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提问教学法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提问教学法

ID:35670457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提问教学法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提问教学法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提问教学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提问教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地理提问教学法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藉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湖南教育学院杨燕老师概括总结了如下四种方法:1.引趣法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类提问多安排在新课或新内容教学的开始,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一般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比如讲“慧星”之前,问学生:老人们常称慧星为“扫帚星”,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慧

2、星的形状像扫帚?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为“慧星”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讲“季风”时,问学生:长沙冬天吹什么风?(有何特点?夏天吹什么?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后,接着又问:为什么长沙冬天吹偏北风?)夏天吹偏南风?为什么吹偏北风时,天气寒冷干燥,吹偏南风时,天气炎热多雨?这样便自然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教学之中。运用这种提问要注意紧扣课文,问题与新内容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时间不宜短不宜长,切忌牵强附会、单纯追求“趣味性”。2.发散法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得问题的

3、正确答案。根据发散思维的具体方式,这种提问可分为三类:(1)横向对比式要求学生分析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异点和相似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其共性和个性。比如讲“我国三类不同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可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①三类地区的自然条件有何不同?②三类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各有什么特色?③三类地区的主要农牧业产品各是什么?通过横向对比,学生既掌握了三类地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又懂得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此类提问若用于复习、总结,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将分散的、零星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构成一个有序的

4、知识系统。(2)多向综合这种提问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综合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此类提问,可锻炼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能力,地理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问学生:上海市发展钢铁工业有哪些条件?你认为,上海市是否应该大力发展钢铁工业?这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影响钢铁工业的各个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上海市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主要有地基、水源、煤、铁资源),经济和交通状况、技术和市场条件、人中与环境效应等,从中归纳出哪些因素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哪些不利,

5、然后对有利、不利因素进行综合比较,有时还要考虑上海在全国所起的作用,以及上海的发展方向。最后,指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逆问假设即从事物的结果或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甚至违反常规,在假设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条件下提出问题。如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上的七压六风三环流将怎样变化?假设黄赤交角扩大到60°或减小到0°,地球上的四季、五带、昼夜长短各有什么变化?此类提问可训练学生灵活多变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创造性学习精神,防止理解僵化、思维定势。比如让学生分析长江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学生往往只考虑到:长江水量大,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少,无结冰期,干流长,支流多,

6、江宽水深等水文特征,为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问:如果长江沿途所经过的都是人烟稀少、资源贫乏的荒凉地带,那么,还能称为“黄金水道”吗?学生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便会认识到:长江流域众多的人口,广大的耕地,发达的经济,丰富的工农业产品和自然资源(矿产、森林、水力),同样是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重要原因。这种提问方式往往比正面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有效果。但在使用中也更需谨慎。一堂课中,问题的深浅、多少,要视学生的可接受程序而定,而且,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避免学生钻牛角尖,走入歧途。3.递进法这种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一提出并加以解决。它与一般提问不同,一般提问只是教师授课时

7、穿插式的点缀,递进提问则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教师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指点。下面以“恒星的性质”为例,简略谈谈这种提问方式的运用:“晴朗无云的夜晚,仰望天穹,看到天幕上镶嵌着点点闪烁的繁星,其中,大多数都是恒星。”以这段话作为“引言”导入课题,围绕引言中“看”、“点”、“恒”三字,提出一系列问题:(1)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恒星?(或问:白天看太阳与夜晚看月球,其实质是否一致?)答:恒星自身能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