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ID:35671482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历史课堂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知识的呈现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人物或事件,均有一定的场面性、情节性,历史课本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都在向我们呈现过去人类走过的辛酸和荣耀,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无论自豪、痛苦、愤怒、耻辱、荣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我想课堂教学就像一道大餐的烹饪,历史这道大餐有着丰富的原料、足够的作料,教师要将这些原料、作料精心烹饪,巧妙搭配,让学生入其境、感其味、悟其道,才能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使学生明其理、导其行呢?

2、情境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笔者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谈一点看法。 一、           教学初始:设置情境,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所有的学生对老师、对这节课都是充满了新鲜的期待的,如果教师在此时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对于整节课来讲都会是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满腹热情被浇了冷水,底下的教学任务就很难预料。一般来讲,课堂的开始部分教师

3、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入课堂主体环节。 一是使用动情、流畅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之中。如初二《甲午战争》一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历史的1894年,共同体会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一开始就笼罩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对于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是使用时代特征的音频、

4、视频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开始,我们可以直接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在学生振奋鼓舞之恰当时机,进入下一步内容的学习,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能够在不觉间已经进入了教师所设立的氛围之中。 二、教学过程:深入情境,体味历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自由驰骋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与教学节奏相一致,与教学氛围共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

5、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设置思考性问题引领学生置疑、探究,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切忌教师“一言堂”。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技巧性、层次性、针对性,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步指导学生深入历史知识的深处,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前几天听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行的老师都十分清楚,对十几岁的孩子讲述我们国家在1966—1976年所走过的曲折,他们理解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运用了“问题探究”的教

6、学思路,一开始就给学生出示了“文化大革命”的定义:“文化大革命”是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学生总体把握这个概念之后,教师抓住学生的疑惑点提出系列问题:领导者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文革”给国家带来了怎样的灾难?等等,逻辑严密的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积极地探究,深入地思考,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教师要善于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抓住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历史。如在学习《

7、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悬挂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与画面中的人物对号入座,班里的学生摇身一变有的成了汴河上的船夫,有的成了忙碌清贫的饮食摊主,有的成了出身高贵的官员,有的成了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大家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衣食住行,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俨然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浑然不知身外的现实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