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ID:35675526

大小:65.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0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_第1页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_第2页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_第3页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及方法传导,而是通过数学教学在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以渐进的或突发性的飞跃形式对头脑中已有信息的重新组织。但创造性思维并非成人所独有,学生也能进行创造性活动。作为三大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教育,担负着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光荣使命,又加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

2、们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主体,是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1、鼓励质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激发的,一个好的问题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古往今来,凡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常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正因为他们有提出问题的意识,为了促成问题的解决,就自然有了创新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的做法是:(1)要求学生不迷信、不盲从

3、,不把任何自己没有明确认识为真的事物当成真的加以接受。尤其是对教材、资料书以及老师课堂所讲的结论和方法,敢于提出疑问和自己的想法。有时哪怕学生的想法并不比书上的简捷,甚而至于是荒唐的,只要有合理因素,都要予以肯定以鼓励之。正是由于学生有了这种不迷信、不盲从的学习态度,一个我们老师教了若干遍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被一个学生发现了。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设,求证:。学生指出,该题应在时方能成立,当x=0时,无意义,却存在。(2)有问必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回答,哪怕再简单,哪怕回答委婉些或留有余地。这主要是鼓励学生有勇气提出自己的问题,哪怕很简单,这至少说明他在思考。也只有学生积极思考了,才有创

4、新的可能性。(3)有意设疑。“答疑不答,贵在启发”,这是教学答疑的一个技巧。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的疑点和难点内容,绝不只讲是什么,有意设计一些疑问留给学生,启发他们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创新意识。2、将自已置于“危险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下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在课堂以讲授为主的表演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往往会埋没学生的闪光点。自觉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这时,学生学到的主要是教师严谨的逻辑推理,而缺乏创新意识,因为他不知道教师在做该题时也曾碰壁,教师碰壁之后的创造性调整过程他们体会不到,自然就不利于对其创新能力地培养,于是我把课堂形式搞得活跃些,特别是解题教学时,不要

5、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要先发表意见定调,此时无声胜有声,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允许说错,直到学生思维受阻,再引导学生一起调整思路,这样有时学生的想法是我们预料不到的,完全可能使教师处于一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危险境地,但正是这种险境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教师在遇到新情况时是怎样调整自己的思路,脱离险境的,增强了对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韧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通过题组教学,培养类比思维能力,增强由此及彼的探索创新能力。世界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当一个数学问题难于下手时,我们的一个常有思维突破口是从与之相似问题的区别与联系中类比,找到规律,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教会学生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是培养提高学生

6、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题组教学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下面是一个教学实例:在不等式证明中给了这样一组例题:已知a、b、c,(1)求证:第(1)问除了学生能用的方法证明之外,还引导学生用==1+++++1+++1=3+(+)+(+)+(+)≥3+2+2+2=9构造“倒数”关系来证。有了证法2之后,通过类比,学生很容易解决了(2),但在继续解决(3)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引导学生将(3)与(1)(2)对比联系,学生立即发现:结构上很相似,(3)不能处理的原因是分母是多项式,无法直接作除法构造“倒数”关系,怎么办?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立即有一部分观察能力较强的同学创造性地发现,用换元的

7、手段将分母变成单项式不就解决了吗?于是,通过类比,有了下面的创造性解法。设a+b=x,b+c=y,c+a=z,则,则有:++=++=[()+()+()-3]≥[2+2+2-3]=。由此不难看出,围绕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有时去精选一批问题组成题组进行教学改变了教师讲一法,学生随即套用的陈旧模式,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逐步溶于题组中,并引导学生逐层讨论、分析、求解。这样教师借题生话、借题发挥,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