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

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

ID:35697016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3

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_第1页
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_第2页
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_第3页
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_第4页
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关于制定2017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说明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按照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相关文件的精神及我院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就制定2017级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作以下说明。(一)基本要求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2.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紧密对接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WORD格式--可编辑--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专

3、业自身条件,对本专业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基本原则1.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社会调查,注意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同时,要遵循教育教

4、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2.明确特色定位各专业要认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主动征询、听取用人单位管理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和毕业生本人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教学环节安排、学时分配、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5、,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同一专业,可根据生源情况不同,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在执行同一人才培养方案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WORD格式--可编辑--3.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体现产教融合理念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以产教

6、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紧密对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5.实施“双证书”培养要根据专业相关职业标准设计和开发课程,要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获得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将相关职业标准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6.融入终身教育思想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继续专业

7、学习深造搭建平台,积极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和创造条件,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三)具体规定1.----WORD格式--可编辑--为促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并使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公正、公平,每学期的考试课程门数不少于3门。2、每个专业开设4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德育教育、人文艺术素养、创新创业认知能力以及涵盖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3.总学时控制在2700学时左右(不含军训和入学教育),

8、总学分数控制在140左右,实践教学课时数(含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一般占总学时的50%左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安排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尽量做到各学期的周学时分布均衡,周学时控制26学时左右,最多不超过28学时,最低不低于23学时。一周及以上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按25学时计。4.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合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