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诗歌的美学探索

关于李白诗歌的美学探索

ID:35717065

大小:16.8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4-14

关于李白诗歌的美学探索_第1页
关于李白诗歌的美学探索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于李白诗歌的美学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11期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3No.112012年11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Nov.2012关于李白诗歌的美学探索何英(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李白的诗歌从它一问世起,就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并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更加广阔的地域中传播开来。恢宏的气势、豪迈的风格、铺张的夸谈、瑰奇的想象与大唐盛世紧密相连,是盛唐之音最为直接的体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普遍认识。实际

2、上,李白诗歌正是在他的诗歌美学思想的照耀下,才散发出辉耀古今的风采。关键词:李白;诗歌;美学风格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096-02-97--97-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李白与毛泽东的诗歌比较”(LB09-05)阶段性成果之一李白以其狂放不羁、不同凡响的精神品格,卓尔不群、大巧自然的诗歌创作,深刻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成为唐诗最光辉的代表。李白诗歌作为古典诗歌的范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

3、早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但融合渗透在李白诗歌中的美学思想,以及其对李白诗歌的作用,人们关注得似乎还不够。实际上,李白诗歌正是在他的诗歌美学思想的照耀下,才散发出辉耀古今的风采;李白诗歌正是在他的诗歌美学思想这根琴弦的震颤上所发出的盛唐之音。一、天人之合的哲学观李白诗歌美学思想的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以整个物质世界——天、地和人作为描写和抒情的对象。纵观诗歌的美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历代诗歌美学家都对诗歌以天、地、人为对象有所论述。清代诗歌美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谈道:“《诗纬含神雾》曰:‘诗者,天地

4、之心。’文中子曰:‘诗者,民之性情也。’此可见诗为天人之合。”[1]天人之合就是自然与人和谐,自然与人合一。在诗歌创作中,这是一种境界,即自由的境界。对李白诗歌来说,这种自由,既表现在对诗词创作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上,又表现在对天、地、人这一整体结构的思辨与艺术把握上。李白认为,天、地、人作为一个对象化、客体化、人格化了的哲学范畴,它同时是认识、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和客体。真正的诗,就是自然与社会、历史与人生相交融的图画。刘熙载从诗歌体裁上对诗人以天、地、人为对象做了如下的区分:“诗喻物情之微者,近《风

5、》;明人治之大者,近《雅》;通天地鬼神之奥者,近《颂》。”[2]虽然李白的诗歌不能据此来加以区分,但在李白诗歌中,几乎可以清晰地听到“天地之心”的微妙律动。在他笔下,有天宇之飞鹏,有海域之巨浪,有奔涌之黄河,有浩淼之长江,有峥嵘峻茂之山峰,有飞珠溅玉之瀑布,有飘逸不群之凤凰,……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鸟兽花木、江河湖海等皆化作诗人表情达意之载体。这些独特的生命意象,拥有多彩的艺术效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李白的诗歌逍遥化的诗话人生境界和艺术化朦胧意境。李白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从天、地、人这个审美对象出发,把他对

6、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考察与思索,用独特的方式,注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熔炼和凝聚了自己炽热的灵魂与血肉,达到了钟嵘所说的“照烛三才,晖丽万有”[3]的至高境界。二、人格魅力的凸显诗歌创作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通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呈现出“退让”与“回归”的客体性,客体呈现出“契合”与“坚守”的主体性。在这两者结合统一的过程中,诗人的人格作为一种审美主体力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就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7、。诗人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感受,主要取决于他的个性、气质和阅历,他的创作个性越鲜明,对艺术的贡献就越大。李白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充斥着一种激情与张力,成为中国诗坛上一曲品格强烈、奔腾浩荡的绝唱,这是李白人格魅力在诗歌中的显现,也是李白诗歌获得广泛喜爱、雅俗共赏的奥秘所在。这种人格魅力不仅为蜀地的阳光雨露所滋润,为离经叛道的经历所淬砺,也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浸染而成的。它在李白的诗歌中,形成了人格与自然物象的沟通,人因自然物象而美,自然物象也因人而美,双方在情感、意志上始终保持一种互

8、相感应,互相升华的默契。山、水、雪、月、鲲鹏等自然物象,无不是李白人格精神的依附,它既受到我国“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制约,又是“物我同一”的人生艺术的展示。尤其是鲲鹏那人格化的崇高形象,是在庄子原型上的再塑造,它既怀抱远大的理想,对自由与光明有执著的追求,又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气魄。它是一切狭隘、短浅、琐屑的藐视者和唾弃者,它既勇于自我否定,又勇于自我超越。纵观中唐以后各代的评价,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李白的-97-诗歌艺术成就是肯定和赞赏的,而对李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