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

ID:35746817

大小:34.6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16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_第1页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_第2页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_第3页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_第4页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章概述案例一位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随笔:课堂有小鸟飞过怎么办?有一天,在上课前问学生一周教育实习的收获,男生C迫不及待地站起来,问我:“老师,我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怎么解决吗?我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只小鸟飞在窗前,小朋友们根本不看我了,全都看小鸟了,我怎么才能不让他们看小鸟啊?”我观察了一下周围,看到男生们纷纷议论,有几个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时,我先请学生回答,然后跟大家一起分析这个问题,用心理学中“无意注意”的相关知识启发大家,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不可能不让幼儿去看小鸟,因为无意注意不受主观控制,只能尽快想办法,转移

2、幼儿注意,或者以此为契机,设计相关活动。点评:以上案例说明,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思考,探索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学校所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课程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教育教学绝对是有价值的,而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问题的敏感度。第二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研究法案例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2004届幼教班毕业生自考本科学位答辩论文近十年我国幼儿撒谎研究综述——对108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陈慧【摘要】幼儿说谎是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研究者对此研究越来越关注。因此笔者对近十年来有关幼儿说谎的108篇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这十年来幼

3、儿撒谎研究的各方面的情况。如:论文发表的年代和数量;作者单位统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综述结果还发现大部分的撒谎研究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主要研究幼儿撒谎的原因分为有意撒谎和无意撒谎及相对应的对策。另外还有一小部分是从生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的。【关键词】幼儿;说谎;对策;留守儿童幼儿说谎一直是个普遍现象,国内某研究所对全国7个省市中的5600名3—9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3岁幼儿有50%以上在家说谎;美国的一项统计指出:三分之二的幼儿在3岁前就学会了说谎,到了7岁98%的幼儿都已经说过谎。但说谎研究一直没有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研究者对心理

4、理论的关注,才对说谎研究又恢复了兴趣。笔者分别以“幼儿说谎”,“幼儿撒谎”,“幼儿欺骗”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获得1979—2006(截止时间为2006年12月)相关研究文献204篇。其中1996—2006年这十年间的研究为108篇,占总数的53%。从数据上即可看出研究者对幼儿说谎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了。本文即以这十年来的108篇文献进行分析,从选定的不同主题及角度,对我国这十年来对幼儿说谎研究作一综述。一、108篇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1.论文发表的年代和数量(见表1)表1各年份发表论文的数量统计(篇)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

5、00120022003200420052006数量61081091476169132.作者单位统计: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对论文进行分类,结果幼教机构42篇,高校38篇,幼师和中师7篇,教研机构5篇,其他单位16篇。3.研究视角: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属于心理学的视角共82篇,占论文总数的76%。教育学22篇,生理学3篇,社会学1篇。4.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看,一般性的总结最多共56篇,占论文总数的52%。实证性研究和系统的理论研究相对偏少(见表2)表2对不同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统计(篇)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文献法其他数量12756528注:有些论文涉及多种研究方法,本表仅根据论文的主要

6、研究方法进行统计。5.研究主题:从研究的主题来看,近十年幼儿说谎的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幼儿说谎的成因、类型及教育对策。有关文献80篇,占总数的74%。其他研究主要涉及幼儿说谎认知的年龄特征和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等。二、心理学方面对幼儿说谎的研究在这108篇文献中,大多数的是从心理角度来研究的。在心理学上将幼儿说谎的原因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无意说谎是指孩子没有说谎的动机而做出的行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年幼的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企图用言语描述某种幻想的东西。有时,孩子的软弱和退缩,还会导致他们一时冲动,编造了谎言。这种谎言属于防御性的。有意说谎是指

7、孩子存在说谎的动机而做出的说谎行为。就是孩子明明知道这样说是不真实的,但是为了达到不被惩罚的目的,就是这样说了。通常带有明显的欺骗目的。如,当他们知道一旦讲出事实真相将要受到惩罚时,就可能用谎言来掩盖事实。或者,当孩子意识到不隐瞒事实将得不到社会承认或家长表扬时,也可能采用说谎的手法。有意说谎容易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一)幼儿的无意说谎大部分研究者通常会将无意说谎分为以下几类:1.因想象与现实混淆而说谎。这类说谎一般出现在年龄较小的幼儿。因为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