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

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

ID:35753951

大小:42.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6

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三十六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专题课时检测(三十六)“顺乎世界之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才能富国强兵,有效地抵御侵略。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是(  )A.魏源        B.康有为C.严复D.陈独秀解析:选A “长技”学到手,“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有效地抵御侵略”,这些信息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选A项。[来源:学§科§网Z§X§X§K]2.近代某思想家说:“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2、,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洋务运动的代表B.维新变法的代表C.新文化运动的代表D.辛亥革命的代表解析:选B 从“振工商”“立宪法”“改良政治”可知该思想家为维新派代表,故选B项。3.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讲道:“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康有为认为要全面实行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下列对于原因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B.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D.有识之士对国家强大的渴望解析:选

3、B 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4.1901年6月,有人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一文,认为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三种。他认为“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这篇文章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李鸿章B.梁启超C.孙中山D.李大钊解析:选B “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这是典型的君主立宪派的观点。A项是洋务派的代表;B项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D项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因此本题选择B项。5.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

4、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重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重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并结合“1821~1850年”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和外国的侵略,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项。6.《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

5、明梁启超(  )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来源:学科网ZXXK]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解析:选C 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故A项错误;B项忽视了材料中“记事则西多而中少”,故B项错误;维新派创办《时务报》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是为了营造维新舆论环境,故C项正确;维新派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势力而非仅是洋务派,故D项错误。7.“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的常用词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词语命名。原名胡嗣穈的胡适,也是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

6、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解析:选D 根据材料“‘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的常用词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维新变法时期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故D项正确。[来源:学_科_网]二、非选择题(共10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王韬的主要活动1849年[来源:学科网ZXXK]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

7、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1867年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1879年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1886年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1894年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