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

ID:35764707

大小:52.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文化史家借用这一概念,将春秋战国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社会转型全面完成C.文化走向基本成型D.儒学兴起成为大宗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诸侯争霸的分裂时期,故A

2、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不能说社会转型全面完成,故B项错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走向基本成型,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还不能称为大宗,故D项错误。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

3、析:选B。君主专制政体开创于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故A项错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是其门客之集大成的著作,兼采儒、墨、名、法等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故B项正确;《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其中并没有法制和礼乐,故C项错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的史学和文学巨著,如此规模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突出和强调的也不可能是思想文化专制,故D项错误。3.(2018·达州高三诊断)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

4、说“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材料在此强调的县(  )A.“文”B.“君”C.“礼”D.“心”解析:选C。据材料“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知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及材料孟子的主张“以礼存心”可知材料强调“礼”而不是“文”,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指的是君子而不是“君”,故B项错误;据材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可知,材料在此强调存心的内容,而不是单指“心”,故D项错误。4.(2018·衡阳高三联考)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

5、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  )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解析:选C。材料未体现孔子著《春秋》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可知孔子著《春秋》以“惩恶扬善”,正符合儒家的礼乐传统,故B项错误;材料“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

6、能作史读’”,说明孔子著《春秋》时带有强烈的个人政治观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可见孔子著《春秋》可以维护周礼,符合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意愿,故D项错误。5.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原则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法则,“道德是由政府官员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事物”。能较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汉武帝独尊儒术B.唐太宗轻徭薄賦C.宋太祖完善科举D.明成祖设立内阁解析:选A。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使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封建思想的主流,符合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原则表现为一种

7、外在的法则”的观点,故A项正确;唐太宗轻徭薄税,这属于经济政策而非思想道德,故B项错误;宋太祖完善科举,这属于教育政策而非思想道德,故C项错误;明成祖设立内阁属于政治政策而非思想道德,故D项错误。6.(2018·潍坊模拟)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解析:选A。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思想上官学体系的“大

8、一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故A项正确;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神化儒学的信息,故C项错误;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这不是在探究人性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7.(2018·宣城高三调研)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主要反映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