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ID:35764740

大小:836.8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概览时期过渡时期(1953—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主要表现(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2)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论十大关系》的发

2、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因此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2)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1)中共十

3、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4)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5)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主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取得了

4、辉煌的成就。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考点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探索[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1.国民经济恢复(1)时间:1949—1952年。(2)背景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掠夺、压迫。②国民政府肆意搜刮。③多年战争的破坏。(3)完成: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意义: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

6、: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4)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①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易误辨析]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过渡

7、时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2)时间:1956年9月。(3)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4)评价: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八大确定的正确路线并未

8、能坚持下来。2.探索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③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的国情。(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①特点a.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b.“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②危害:违背了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导致国民经济建设出现混乱,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

9、的: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成效①从196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②到1965年,国民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