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

ID:35765050

大小:357.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排查练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易错排查练 (第12~13章)(建议用时:40分钟)易错点1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错误原因 对区域定位不准,不理解区域地理位置、各地理要素及其组合之间的关系一句箴言 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首先从准确的区域定位入手,抓住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确定区域所在的气候区,结合地形信息,确定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相关特征。(2018·泰安模拟)读某河流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及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1~3题。1980年2010年耕地55%40%林地20%44%草地5%7%荒地15%2%其他5%7%1.对图示地区

2、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全年温和湿润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与1980年相比,对2010年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最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更大B.河流含沙量更小C.河流汛期更长D.河流结冰期更长3.下面对PQ河段治理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西侧坡植树种草使土不下坡,东侧坡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西侧坡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东侧坡建设挡风墙防风固沙C.西侧坡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东侧坡修筑梯田并建设水田防护林D.西侧坡与东侧坡均大量种草1.B 2.B 3.C 

3、[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2题,分析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可知,该区域植被覆盖率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小。第3题,该河段西侧等高线密集且海拔较高,应退耕还林还草;东侧等高线稀疏可以修筑梯田。]易错点2 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错误原因 不能正确掌握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一句箴言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

4、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下图为2013年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导学号:21490138】4.据图可知(  )①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②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③耕地比重最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大 ④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 ②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③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④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

5、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B 5.A [第4题,由图分析可知,耕地比重最大的地区位于西部,而东部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大,不能说明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①错;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小的是东北部地区,而该区域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小,说明灌溉设施较少,②错;耕地比重最大的地区是西部地区,而该区域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大,故③正确;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比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大,故④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西部地区耕地比重大,但是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较小,说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③错;图中显示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

6、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比重相当,但两地降水、气温等差异较大,农业生产差异较大,④错;结合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可知,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①正确;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说明本地区农业发展不需大量灌溉,旱涝灾害发生频次较低,②正确。]易错点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特点分析错误原因 对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不清,对人地关系特点理解不透。一句箴言 区域早期发展中,一般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因为丰富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因此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主,人地关系是基本协调的;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经济结构转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但此时会出现

7、一系列发展问题,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区域发展走向衰落,需要转型发展。只有经过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治理污染了的环境,才能使衰落的区域获得新生,重新走向人地关系协调的再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人类经济发展的六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下图示意某区域不同时期产业结构演变。完成6~7题。6.在区域发展传统社会阶段和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其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是(  )A.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提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B.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