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

ID:35779188

大小:32.8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17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_第1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_第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_第3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_第4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普通高中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宋代诗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题李愬①画像(节选)惠 洪淮阴北面师广武②,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③。君看鞬櫜见丞相④,此意与天相始终。[注] 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②广武:指广武君,赵国谋士。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④鞬櫜:盛弓箭的器具,此指背着弓箭拜见丞相。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

2、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后破项羽。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C.诗歌前四句,从楚汉相争时的史实着笔,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愬,即将韩信的典故与李愬的功绩相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李愬的形象。D.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E.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而议论本身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解析:选BC B项,“李祐不肯投

3、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错误,原意应该是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C项,应是“类比”的手法,诗歌前四句将韩信向广武君请教终破项羽的典故与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的功勋相类比,非对比。(2)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6分)答: 参考答案:①深谋远略,大将风度。李愬俘获李祐而不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胜利可期。②厚待将士,气度非凡。李愬像他父亲一样厚待将士;“拄颐长剑”,又像当年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③为人谦恭,赤胆忠贞。李愬破敌后背着弓箭拜见丞相,表现了他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每点2分

4、)[诗歌鉴赏]一、二句,从楚汉相争的史实着笔,写韩信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平定燕、齐,项羽势孤。三、四句,写李愬俘获李祐但没有杀他,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表现了李愬的深谋远略和大将风度。“锦袍”两句是说李愬曾像他父亲解下锦袍玉带送给部将一样厚待将士;身上佩着拄颐长剑,又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最后两句抓住“见丞相”的细节表现李愬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和政治远见。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苏秀道中[注]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 幾一夕

5、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 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霖雨突降,不仅“润”了衣襟,诗人的心田仿佛也得到了滋润。B.颔联正面写景,诗人不愁屋漏床湿,却喜溪流涨水。C.颈联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转而写想象中雨后庄稼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叶之声的美妙。D.尾联表现了诗人自己因这场甘霖而生的狂喜之情,即无人比得

6、上自己的喜悦。E.“喜”字贯穿全诗,每一联都是一喜,全诗通过写“喜雨”体现出诗人对农民的关心。解析:选BD B项,“颔联正面写景”错误,该联是直接抒情,正面表现一个“喜”字;D项,“无人比得上自己的喜悦”理解有误,“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是说“像‘我’这样没有种田的,尚且这么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那些等待丰收的百姓呢!”。(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特点:雨大,及时。(2分)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触觉和视觉的结合

7、,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床床”“岸岸”,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虚写稻花应秀色,实写雨打梧桐声音之美妙来表现雨的及时;④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写诗人的喜悦来衬托农人的喜悦,以此来表现雨的及时。(4分)[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旋律轻快、情致酣畅的喜雨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诗人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感情,这一“喜”字贯穿全诗。颈联承“且喜”句,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想

8、象中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的美妙之声,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乐之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泊舟呈灵晖徐 玑[注]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所喜同舟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