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

ID:35783222

大小:125.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4-17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测习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I卷(选择题44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

2、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D.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秘密立储制度化……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故A项错误;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故B项错误;秘密立储制也没有完全摆脱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秘密立储制立储而不公开,这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秘密立储制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容易错选B项,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是封建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故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据考证,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相距甚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A.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宗法制确保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答案】D【解析】分封制度下,随着土地和土地上奴隶受到分封外,青铜器等工艺品随之分封,体现出青铜文化的向外传播,故D正确;标准化生产不符合当时

4、手工业生产的特点,故A错误;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诸侯有义务服务天子,故B错误;材料说明的分封制影响,故C错误。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C.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亲属之间相互包庇不利于审判的公正公平,故“亲亲相隐”不利于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5、排除A。“亲亲相隐”立足于中国的宗法社会的现实,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它不会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故“亲亲相隐”不能造成B项,故选B。“亲亲相隐”是由于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族家人之间联系十分密切,这项法律原则是宗法制在司法上的投射。故“亲亲相隐”能反映C项,排除。“亲亲相隐”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增强宗族的凝聚力的表现,深刻体现了中国十分注重人情伦理的情况,故“亲亲相隐”能反映家庭在司法中的地,排除D。4.据《礼记》载:“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平民“乡饮

6、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这说明周代A.注重等级差别和尊卑长幼伦理秩序B.贫富分化严重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等级森严,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D.因类而异地形成了严格的宗法秩序【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关键信息“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侯十有二”,可知题干中各个级别官员拥有器具数量均有严格规定,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严格的等级制度,选项A符合题意,故A正确;题目材料主要强调等级制度的严格,并不能说明贫富分化严重,故B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等级制度的严格,并不能说明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故C

7、错误;材料表达各个级别官员拥有器具数量均有严格规定,无法体现“严格的宗法秩序”,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开创皇帝制度C.统一度量衡、货币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虽二世而亡,但其统一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A项正确。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只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一个方面,排除BD。

8、统一度量衡与货币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秦,虽死犹存”,根据对题眼的了解,从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的角度,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6.“陛下”原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