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ID:35879200

大小:331.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1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山东青岛二中测试)下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乙为该湖泊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入湖泥沙来自赣江等南部河流,出湖泥沙流入长江)。据此完成1~2题。1.鄱阳湖5、6月与7、8月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A.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B.植被长势的季节变化C.锋面雨带向北推移D.湖区清淤量季节差异2.据乙图可推测(  )A.三峡库区水质下降B.鄱阳湖对长江调蓄能力减弱C.湖区枯水期时间变长D.鄱阳湖流域生态

2、得到改善1.C 2.B [第1题,河流的输沙量与径流量、流速等关系密切,5、6月锋面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河流径流量大,输沙量大,7、8月份,雨带北移,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径流量较小,河流输沙量变小,选C。第2题,根据鄱阳湖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可以得出,湖泊整体输沙量小于入沙量,导致湖泊淤积,水量减少,湖泊对干流长江的调蓄功能相应减弱,选B。](2018·湖北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七校联考)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000吨的最高值,到2002年只

3、有2592吨。当地政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2015年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00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上世纪60年代后青海湖湟鱼资源快速减少,下面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4.以下措施对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可行的是(  )①拆除水坝 ②修建过鱼通道 ③阻止鸟类捕食 ④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

4、生活用水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3.C 4.A [第3题,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①④属于减少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对鱼的数量影响不大,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利于鱼类洄游,③错误。第4题,拆除水坝影响经济发展,①错误。当前,为了保障湟鱼顺利洄游,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建过鱼通道,保证湟鱼顺利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能有效防止青海湖

5、湖面萎缩,保证了湟鱼的生存空间,④正确。]读艾比湖1940~2010年平均水面面积变化图,回答5~7题。【导学号:92040122】5.图示时期,艾比湖的面积(  )A.先缩小再扩张B.波动变化明显C.整体上处于扩大趋势D.在不断缩小6.1970~1980年艾比湖面积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使气候类型发生变化B.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使径流量变大D.使沙尘天气增多7.2006~2010年,艾比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流域内耕地面积增加 ②对流域内用水进行统一调度③入湖河流中游修建水库

6、 ④流域内植被面积增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5.B 6.D 7.C [第5题,由图可知,艾比湖面积的变化波动比较明显。第6题,1970~1980年,该湖面积整体呈缩小趋势,湖床裸露面积增大,会使沙尘天气增多;湖泊面积减小会使湖区湿度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大,但不会改变气候类型;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蒸发量变大,再加上人们取水量变大,径流量变小。第7题,2006~2010年,艾比湖湖泊面积变大。流域内耕地面积增加和入湖河流中游修建水库均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小,①③错;对流域内用水进行统一

7、调度和流域内植被面积增加会使湖泊面积增大,②④对。]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右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纬度 ②降水 ③地形 ④洋流A.①②         B.①④C.③④D.②④9.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A.吸引鱼群聚集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加剧

8、海岸侵蚀8.B 9.D [第8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第9题,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