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

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

ID:35928980

大小:3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25

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_第1页
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_第2页
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_第3页
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_第4页
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_第5页
资源描述:

《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 2007.05.2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民日报: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一)在我国改革、发展、建设的历史上,发展与资源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水资源告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60座城市中,400多座缺水。龟裂的土地,焦灼的城市,似乎都印证着这样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  能源告急——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加油站里跳动的油表,铁路线上呼啸的煤车,似乎都在警告我们:“油荒”、“煤荒”在步步紧逼。  土地资源告急——人均耕地面

2、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20多年前,人均耕地面积还接近2亩,如今已不足1.5亩。1/3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之下。隆隆的推土机声,冷冷的水泥森林,似乎都在提醒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被蚕食。  (二)资源亮起红灯,照出的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大矛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还会愈益突出。  更令人忧虑的是,一方面人均能源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低一高”,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不足的矛盾。  历史往往是相似的。中国遭遇的这个现代化难题,在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

3、中也曾出现过。  人类曾经敬畏自然,每一次电闪雷鸣都让人们顶礼膜拜。是近代工业革命吹响了人类全面征服自然的号角。从此,发达国家陶醉于炼钢的吨位和铁路的里程,却把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的垃圾桶,走过了一条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重眼前轻未来的发展道路。资源消耗超过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当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现代化时,他们已消耗了世界上50%的矿产资源。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一个资源环境消耗强度最大的时期。中国该怎样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  在深刻总结

4、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明确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崭新飞跃,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对发展路径的坚定抉择,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类共同责任的主动担当。  (三)节约是大事,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节约又是“小事”,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举手之劳,细小入微。节约和节约型社会究竟是什么?  “节”,就是节制、限制,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与浪费相对立,让物得所用;“约”,就是约束、集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粗放相对立,让物尽其值。节约,正是“节”和“约”的统一。

5、  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习惯,到“一个铜板掰两瓣”的理财方式,节约,曾经是一种体谅物力艰辛、应对物质匮乏的生活观。  从新中国初期的五次增产节约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投入小,见效大”,节约,也曾是一种渴望提高效益、追求兴业强国的生产观。  历史的背影远去,时光推移到今天。当节约成为一种发展观时,建设节约型社会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坐标上又意味着什么?  (四)节约是新的增长方

6、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如果把节约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那么,提高的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的将是又好又快。  节约也是增长。GDP增加,这样的“加法”是增长;节能降耗,这样的“减法”同样是增长。如果“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按经济增长7.5%匡算,2010年当年可节约6.2亿吨标准煤,这些节约量又可创造6.3万亿元GDP。

7、同时,节约还可减少治理污染的成本,获得的将是双倍的财富。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而且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反之,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问未来,甚至竭泽而渔、竭林而耕、竭矿而采,就会与科学发展相背离,使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能降耗,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