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

ID:35984552

大小:25.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_第1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_第2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预防犯罪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

2、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3、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教师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

4、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二、新课讲授(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教师明确: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教师补充:犯罪不是自古就有的想象,而是一定历史范畴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定义是刑法中的重要概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于什么是犯罪,往往有着不同的概念。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二)犯罪特征活动一: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行

5、为所造成的后果、触犯的法律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引导学生运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行为一: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提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

6、,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学生讨论回答)(三)刑罚含义及种类活动二:了解刑罚(多媒体展示材料)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提示:犯罪行为。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

7、是什么处罚?提示:刑罚处罚。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提示: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教师总结: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活动一:预防犯罪设计意图:材料中的陈某由违反纪律、一般违法到犯罪,由好学生一步一步地变成罪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陈某这一转变过程的原因和危害,帮助学生认识到包括“朋友”在内的社会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法治观念对自身的影响、犯罪对自身的危害,从而做到

8、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遵纪守法。1.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2.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