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设问启发思维

抓住设问启发思维

ID:35997415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抓住设问启发思维_第1页
抓住设问启发思维_第2页
抓住设问启发思维_第3页
资源描述:

《抓住设问启发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抓点设问启发思维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情景,才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巧设问题情景呢?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抓住教材中的七个“点”来设计问题。一、空白点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彻地表现创作意图,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通过想象去填补,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之处精心设计问题,通过

2、启发想象去填补空白。如教《忆铁人》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中词句“哦……咳!”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二是“哦”、“……”和“咳”各表现了铁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的变化(铁人静默之中复杂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是由惊讶到醒悟再到后悔)?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丰富了感性认识,产生了情感体验,发展了形象思维。二、矛盾点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根据课文的矛盾点设计问题,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课文的矛盾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阅读材料本身的“矛盾”。有的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这却是作者的

3、匠心所在。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焦急而又耐心”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教师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老奶奶崇敬总理的情感。一类是阅读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矛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光亮的火焰啊……”学生会困惑不解:一根小小的火柴发出的光和热,真有那么温暖、那么光亮吗?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教师由此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矛盾,想原因,找答案,明好处,在解决矛盾的过

4、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精彩点不少课文,尤其是文学性较强的课文,作者在描景状物、记人写事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生花妙笔,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的这些精彩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精读细析,仔细品味,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月光曲》一文第九自然段是课文描写最为精彩的地方,它是景、乐、情三者交融的统一体。《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情感是借皮鞋匠的联想、通过景色描写表达出来的。作者是以景色的变化(月升海面──月穿微云──月照浪涌)来表现音乐的变化(徐缓清幽──加快节奏──高昂激越),并将贝多芬和兄妹俩的情感寄予景与乐的交融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5、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一段的景色描写与贝多芬弹的第二首曲子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四、突破点就语文教学来说,“最佳突破点”一般是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又常常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有的还具有明显的导读作用,可以用它做教学的“突破点”(即“切入点”)。它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l.课题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眼睛”深入到课文的“内脏”。作为课题的中心词──题眼,向我们提示了课文的阅读要求。如《伟大的友谊》一文,课题的题眼是“伟大”,文中的一、四、八这三个自然段则告诉了我们“伟大”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设

6、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题的题眼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伟大”的含义?2.关键词语。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其“关键”就在于它会提示课文中心或阅读要求。《要下雨了》一文的最后一段:“‘哦,原来是这样!小白兔明白了。”“明白”一词是全文的关键词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这种句式回答“小白兔明白了什么”?3.重点句子。课文中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具有提示课文中心或阅读要求的作用。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句话导读性很强,我们可以直接以这句话设问,引导学生理解

7、鲁迅少想自己、多想别人的优秀品质。4.主要段落。课文中描写精彩、表现中心、承上启下的段落也具有揭示课文中心或阅读要求的作用。如《伟大的友谊》一文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在那里?它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五、发散点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发散点,根据发散点设计问题,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又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的发散点主要有三大类:l.课文中心的引申义。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