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凤仙)论文

(樊凤仙)论文

ID:36016185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樊凤仙)论文_第1页
(樊凤仙)论文_第2页
(樊凤仙)论文_第3页
(樊凤仙)论文_第4页
(樊凤仙)论文_第5页
(樊凤仙)论文_第6页
资源描述:

《(樊凤仙)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法类评比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忻城县城关镇上才小学樊凤仙邮编546200电话13878237050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要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离不开教学提问。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师生问答使课堂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思维的发展。因此,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一、课堂提问的方法1、跟随式提问法。每篇课文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课文分析是主干,作者介绍、社会背景、题解等是铺垫,以文本为基础展开的联想是延

2、展。每学一篇新课文,都会经过从铺垫性问题过渡到主干性问题再拓展到延展性问题这样的一般性教学思路。教师可在作者介绍、社会背景、题解等教学环节中随机提问,学生也可跟随提问,教师随时回答。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板书题目,依据题目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就会回答:“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人为燕子开专列?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这种“跟随式”提问,一方面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对衔接教学活动的知识和内容有促进作用。2、设疑式提问法。孔

3、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6。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好问,多问,善问,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设疑提问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想弄清楚其中奥妙但又一时无法搞清楚的“新”“奇”“难”问题,甚至是诡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自觉参与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

4、来。跟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材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更羸无须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会信。因此,教材在更羸说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了“真有这样的事情吗?”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疑问阅读下去。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究,如,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在一起打猎的人为什么没想到这个办法?教师适时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

5、能力。3、开启式提问法。心智的开启,能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畅通。开启式提问法,就是结合教科书特点和学生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特点,以新鲜奇特的事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5课《争吵》这篇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先板书题目,依据题目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学生也能很快地作答: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的结果怎样?这种方法对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良好的效果。64、设悬念提问法。悬念是一种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设悬念提问要选取故事情节曲折,可读性强

6、的课文,抓住文章构思上的精巧之处提问,这样可以形成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巧妙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浅显中见深刻的能力,积极思考而不是消极接受的读书习惯。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事件大致经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让学生思考:(1)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么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2)面包店老板先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后来又改变了?5、设计情境提问法。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就是要创设情感交流的场,因此,离不开教学情境的

7、创设。从题目、故事情节、作者、题材、体裁、时代背景等多个角度入手,采用描述、声音效果、图像等各种手段都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画杨桃》时,教师在学习课文即将结束时,把准备好的几个杨桃放在讲台上,让每个学生先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再交换几个座位依次观察,等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趁机提问:在不同的座位上,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和组内的同学交流。通过观察和交流后,再让学生读一读老师说的最后一段话,想一想,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这样“一看”,“一读”,“一想”

8、过后,学生就什么都明白了。总比教师反复地说教强多了。6、多媒体提问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而学生所了解到的关于月球的知识少之又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