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

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

ID:36048390

大小:2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02

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_第1页
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_第2页
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_第3页
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_第4页
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关键字:孔子经典诠释的伦理取向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摘要:孔子自述对前贤著述的态度是“述而不作”,但孔子的“述”实则是叙述、阐述、论述、评述,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述”的形式,融贯于对经典的“诠释”之中――寓作于述,或以述为作。这种“述”体现在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的过程之中。孔子对前贤著述的“删”“定”“修”“序”,固然有其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但其伦理取向则是最为鲜明的,凸显了儒家“天下归仁”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  关键词:孔子;经典诠释;伦理取向  B222A1003-1502(2017

2、)01-0107-05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私立教育的奠基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文献整理的过程中,力图以“仁”为核心,以“六艺”(汉代称之为“六经”)为体系,构建中华民族的道统和学统。孔子自述对前贤著述的态度是“述而不作”(《�语・述而》),但孔子的“述”实则是叙述、阐述、论述、评述,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述”的形式,融贯于对经典的“诠释”之中――寓作于述,或以述为作。对此,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做出了如下诠释:“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

3、可不知也。”[1]120孔子的“述”体现在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的过程之中。孔子对前贤著述的“删”“定”“修”“序”,固然有其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但其伦理取向则是最为鲜明的。正如潘德荣所言:“自孔子以降,我们的诠释活动正是围绕着‘教化―伦理目的’而展开的。孔子表达了这种诠释理念的原则,其解经意在求其‘德’”[2]。  一、孔子“删”《诗》《书》的道德标准  《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书》即《尚书》,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远古到西周初期的公文。孔子出于修齐治平的需要,对《诗》《书》进行了删勘。这种删勘,蕴含着孔子对《诗》《

4、书》的独特诠释,体现了孔子所遵循的经典诠释的道德标准。  (一)“删”《诗》  孔子对《诗》进行了删邪、选正。删《诗》之说,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对于孔子删《诗》之说,虽然自唐代孔颖达质疑以来,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学者对于孔子有删勘《诗》篇的认识则是大体一致的。  孔子曰:“《诗》,可以兴

5、,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面墙而立也”(《论语・阳货》)。可见,《诗》在春秋时期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孔子十分注重诗教,常以《诗》教授众弟子包括自己的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孔子将《诗》勘定、筛选为三百篇(三百零五篇)的标准首先是道德标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并认为学《诗》的目的,在于能够经世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6、虽多,亦奚为”(《论语・子路》)。经孔子删勘后的《诗》,具有“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的特点,意即《诗》作为伦理教化的工具,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修身涵德的教化功能。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文子告叔向曰:“诗以言志”;《庄子・天下》与《荀子・儒效》也都分别肯定“诗以道志、诗言是其志也”。这里所说的“志”,即是指与人的德性、德行密切相关的志向、理想和抱负。也就是说,人们作《诗》、吟《诗》、学《诗》的目的,就在于坚守崇高志向、抒发宏伟理想、展示远大抱负。正由于此,孔子对《诗》的删勘,必然将道德标准作为首要标准。  (二)“勘”《书

7、》  《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孔子勘(删)《书》之说,亦见之于《史记・孔子世家》:“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隋书・经籍志》史部目录类序云:“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体制湮灭,不可复知。孔子删书,别为之序。”《书序》乃《书》之目录,古代史官一般都是通过目录来管理典籍。目录既包括一书之目录,也包括群书之目录。《史记》和《隋书》皆认为《书序》作为《书》的目录,是孔子所作,是《书序》确定了对《书》的篇章内容的取舍勘(删)定。  孔子勘《书》,亦有其鲜明的道德标准。孔子曾选取史官所藏上古重要典诰,上起《尧典》,下讫《秦誓》,加

8、以删定编撰。相传《书》原本共有百篇。秦焚书后,存留二十九篇,用当时通用的隶书抄写,称之为《今文尚书》。一般学者认为,这是经过孔子整理过的传本。汉武帝时又从孔子旧宅壁中发现数十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