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 教案 1

《朱德的扁担》 教案 1

ID:36054523

大小:23.8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朱德的扁担》 教案 1_第1页
《朱德的扁担》 教案 1_第2页
《朱德的扁担》 教案 1_第3页
《朱德的扁担》 教案 1_第4页
《朱德的扁担》 教案 1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德的扁担》 教案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

2、,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1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

3、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4、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会师:两支队伍会合。  围攻:包围起来攻打。  粉粹: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井冈坪战士粉粹储备根据地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轻声,dan,名词性词组后面。另外还有两个读音,dàn担子,重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

5、:领、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坪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6、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草鞋”“斗笠”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条件非常艰苦,挑粮很辛苦。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奔波一白天,一定特别累。想早点休息,可

7、是朱德爷爷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和敌人打仗。)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来回有五六十里”?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

8、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