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

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

ID:36075845

大小:3.2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04

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_第1页
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_第2页
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_第3页
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_第4页
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种施工工艺标准[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格式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要点(管桩)一、施工准备1、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专项技术交底;2、场地平整:要求高差控制在0.5%以下,周边做好排水沟,以便桩机顺利行走;3、在打桩区域内,对地下及地上的障碍物及时清除;4、为保证桩的精度,控制点测设后,须经复核,合格后才能移交施工队正式施工;二、施工流程测量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插桩校正桩身垂直度沉桩吊下一节桩焊接接桩焊接点检查验收送桩至设计标高移至下一桩位三、操作要点1、桩机的基础必须稳固,安装必须周正、水平,压桩时,导向压桩架、送桩器和桩身应在同一条

2、中心线上;2、采用双向经纬仪校正桩身垂直,经纬仪应放在距桩机20米处,成90度方向设置。如发现垂直度超标(0.5%),应及时调整、重新压桩;3、压桩过程中必须使管桩轴心受压,若有偏移及时调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焊接桩前要校正好上下桩管的垂直度,上下节桩中心线偏差小于2mm;4、桩顶最后的标高应采用水准仪控制。根据区块的自然地面标高的不同并标记于桩位编号图上;送桩器以红漆明显标记不同的送桩深度位置,送桩时严格控制,务使桩顶标高允许偏差控制在-50~0mm之间;四、质量标准1、管桩堆放高度不得超过4

3、层,并在底部垂直于桩长度方向设置2道垫木,垫木分别设置于距桩端0.2倍桩长处;2、下节桩的桩头易设导向箍,上下两节桩的桩端偏差不宜大于2mm;3、接桩宜采用E43焊条或气保焊,焊接前采用钢丝刷将上下端板表面清理干净;焊接时应分层焊接,确保焊缝饱满、连续,分层次数不少于3层;4、接好的桩头应待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送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小于8分钟,严禁水冷或接好后就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要点(灌注桩)精心整理学习帮手word完美格式一、施工准备1、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专项技术交底;2、场地部署:提前布置好

4、泥浆池、循环池的位置及施工路线;周边做好排水沟,以便桩机顺利行走;3、在打桩区域内,对地下及地上的障碍物及时清除,并用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4、为保证桩的精度,控制点测设后,须经复核,合格后才能移交施工队正式施工;二、施工流程泥浆制作测量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埋设护筒钻孔至设计深度第一次清孔钢筋笼下放第二次清孔砼浇筑移至下一桩位三、操作要点1、测量定位:由专业测量人员根据给定的控制点按规范和施工图纸测放桩位并标明,施工前应进行校核;2、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

5、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3、埋设护筒:护筒采用内径比钻头直径大于100mm左右的铁皮做成。先确定桩位后,挖至护筒埋深深度,然后将护筒放入,护筒应高出地面300mm左右,护筒外500mm范围内用粘土填实。埋设过程中用十字拴桩法确保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4、第一次清孔:清孔采用反循环清孔,要求泥浆相对比重不大于1.15,粘度17~20s,含沙率<2%;5、在钢筋笼四周按90度角方向每隔4m安装保护层垫块一组,起到导向和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作用6、在下钢筋笼之后应二次

6、清孔,要求泥浆相对比重不大于1.1;灌注混凝土前应测量沉渣厚度,沉渣厚度≤10cm,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混凝土施工;7、灌注混凝土必须使用导管,φ600的桩选用200mm导管,φ800的桩选用260mm导管,每节长度2~2.5m,最下端一节导管的长度应为4~6m,导管下口距离底部约30~50cm;8、灌注混凝土前,应先将0.5~0.8m3混凝土卸入漏斗中,然后拔掉隔离板确保桩的初灌量;9、首批混凝土正常灌注后,应连续灌注,严禁途中停止;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埋

7、深入混凝土1.1~1.5米;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要点(灌注桩)四、质量标准1、泥浆可以采用人工造浆或原土造浆,成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不得大于1.15;精心整理学习帮手word完美格式2、成孔完毕应及时通知检测单位对孔深、孔径、沉渣深度、垂直度等进行检测,工程桩的充盈系数控制在1~1.3之间,垂直度<1%;3、下放钢筋笼前,应检查钢筋笼的主筋间距、箍筋间距、钢筋直径、接头焊接质量、垫块设置等隐蔽验收工作;4、清孔采用反循环进行,清孔应彻底,确保底部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二次清孔完毕后,应在30分钟内浇筑混凝土,若超

8、过30分钟,就应进行第三次清孔;5、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开始时的初灌量,确保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少于0.8~1.3m;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好拔管速度,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得小于2m,且一次提管拆管不得大于6m;6、控制好超灌量,最小高度不得小于桩长的5%,且不得小于2m;7、成孔完毕至混凝土浇筑完毕的时间不宜大于24小时,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钢筋笼及桩位移偏差检查表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钢筋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