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ID:36082988

大小:29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1页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2页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3页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4页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解读】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古今中外的改革是初中历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知识范围较广,而且涉及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等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又易于联系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掌握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背景、内容、作用及影响,并进行比较、归纳和正确评价,史论结合,总结、借鉴改革成败经验,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是这一专题学习的重要价值体现,这也是历年中考重点关注和考查中外重大社会改革有关内容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的

2、贡献。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今天,考查中外重大社会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有关内容,无疑是2014年中考的重要热点之一。【考点梳理】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意义:使秦

3、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发展,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北魏的建立和北方的统一:386年,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民族融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接触与交往中,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2)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内容:①迁都以前实行政治、经济改革;②迁都洛阳(494年),实行汉化

4、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4)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3.晚清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①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②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洋务人才、派遣留学生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新建近代海军等。③性质:封建

5、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④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⑤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戊戌变法(1898年):①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

6、门和无用的官职。③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④失败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强大、光绪帝有名无实、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⑤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4.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三大改造:①时间:1953~1956年。②方式和政策: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赎买的政策,逐步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完成和平过渡

7、。③历史意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1)开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对内改革:①目的: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发展乡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