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

ID:36087464

大小:604.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05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_第1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_第2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_第3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_第4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3、人琴俱亡(刘义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找出你认为读音需注意的字词,在书上注音2、找出你认为翻译时需注意的词句,用红笔加点。3、把你预习时有疑问的词句画出来。自主学习人琴俱亡人琴俱亡1、课文选自哪一本书?《世说新语》2、文中兄弟俩是谁?他们的父亲是谁?王子猷、王子敬王羲之热身抢答刘义庆,南朝时宋著名文学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书中有许多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楚楚可怜、七步成章、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王子敬,即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齐

2、名,并称“二王”。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一读:读准字音友情提醒: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自由朗读: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把你们组认为重要的词句写在白板上(红笔)把你们组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词句写在白板上(黑笔)1、2、3组:重点研究第一段4、5组:重点研究第二段小组合作疏通词句达标反馈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敢来挑战“轮流翻译”吗?当堂

3、训练一.给文中加点字解释。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掷()地云因()恸()绝()良()久都(病)重表承接手下的人因为总,竟死全,完全轿子向来,一向喜欢直往扔,投掷于是,就痛哭,极度悲哀气息中止,死亡很二.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

4、子猷)也死了二读:读出韵味读出古文的韵味,初步感知人物情感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对课文内容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小组讨论1、课文中哪些(个)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间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2、文中王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却“恸绝良久”,是否矛盾?3.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我的疑惑,sos!以下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弟弟子敬间的深情:“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弦既不调”说明:一是子敬

5、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一开始王子猷“了不悲”“都不哭”是因为他抑制住自己悲痛的感情,也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与思念。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以“恸绝久”,以致“月余亦卒”。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衬托出兄弟间深厚的情谊。2、文中王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却“恸绝良久”,是否矛盾?王子猷在推知弟弟死去时,真的不悲吗?那他为什么悼亡时又“恸绝良久”?这不是矛盾吗?

6、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来看一看王子猷这个人。《世说新语》里记载了有关他的许多故事,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王子猷绝对是个怪人。比如,著名的有“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住在山阴(今属浙江),夜半醒来,百无聊赖,于是打开房门,命下人酌酒,环顾四周,一片皎然。因起彷徨,咏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安道就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和隐士戴逵,其时隐居在浙东剡县,王子猷当即连夜乘小舟去拜访他。小舟在风雪中走了一夜,终于赶到戴逵的家门口时,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转身又按原路打道回府。有人问他怎么不见戴,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通过以上的

7、几个故事,王子猷标新立异的行为可见一斑。再来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探究。《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同《世说新语》其他篇章一样,也集中地体现了魏晋文人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按儒家礼教,居丧期间不得有欢娱表现,而子猷在探丧时直入灵堂准备弹琴悼念,显然也是一种不拘礼法、任性而为的表现。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张季鹰吊唁顾彦先,同时不顾礼数,径登灵床鼓琴,走时不与孝子握手。这些人物的独特表现恰恰体现了魏晋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不随于俗

8、,重自我、重个性、重才学、重感情的个性的自由飞扬。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在久不闻子敬的消息时,推断他已死,心里定然非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