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

ID:36093167

大小:271.4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_第1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_第2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_第3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_第4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杠杆》(北师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杠杆》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旧课

2、,问题设置为:1.什么是流体?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是什么?2.飞机是怎样升空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上面的图片,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引入新课:杠杆。接下来是新知识的讲授环节,讲授思路如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定义和特点。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巩固运用环节,给出相关习题

3、,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合并认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结尾,随机抽查同学提问关于本节课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和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间隔性复习。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学习流体压强的关系。《杠杆》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从活动"比赛拔钉子"引入,通过"你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来激发学生的动手愿望。在活动中认识人类对工具的了解与依赖。然后给学生提供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让同学们自己选择工具参加比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哪一种方法

4、更方便、省力",从而引出简单机械的使用,杠杆的定义、认识杠杆的几个要素,并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步步深入教学。【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通过探究,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并能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定义和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具有复杂的

5、机械外形的生活用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教学难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定义和特点。课前准备 教师备用:剪刀(两种)、羊角锤(木板、钉子)、电工钳、订书机、镊子、瓶盖起子、啤酒一瓶(没开启)。学生自备:每个学生自备2~3件属于杠杆的生活用品。多媒体课件。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是流体?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是什么?2.飞机是怎样升空的?学生回答: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是靠升力升空的;飞机之所以受到升力,是由飞机机翼的形状所决定的,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

6、通过的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短,速度较小,通过上方的压强就大。二、激发学习动机观察上面的图片,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三、讲授新知识 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播放撬棍撬动大石头的视频,分析撬棍杠杆的五要素:小石子作为支点,我们双手给它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用F1表示,这个使杠杆转动的力,我们称为动力,石头

7、的重力,用F2表示,这个力相对而言阻碍杠杆转动,我们称之为阻力。动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我们用L1表示,称之为动力臂。相应的,阻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我们用L2表示,称之为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实验操作:(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问题: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