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docx

5.古诗两首docx

ID:36095088

大小:20.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5

5.古诗两首docx_第1页
5.古诗两首docx_第2页
5.古诗两首docx_第3页
5.古诗两首docx_第4页
5.古诗两首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5.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

2、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诗题的意思,为学习古诗内容做好铺垫。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

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

4、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了解诗人心中的感受。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

5、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

6、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4)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5)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6)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

7、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用字的精妙,为了表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景象,诗人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字。让学生明白以后在自己的作文中应学习诗人的这一方法。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

8、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