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巴黎》教学设计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

ID:36138953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_第1页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_第2页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_第3页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_第4页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留学巴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本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2、过程与方法:理解作者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了解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社会苦难之间的关系。3、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精彩语段体会作者的留学情感和爱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记叙特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身陷贫贱却不移大志的决心。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2、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艺术成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同学们,每当《黄河大合唱》奏响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汹涌澎湃,激动异常,仿佛从乐曲中看见了不屈不挠的

2、中华民族,冒着纷飞的炮火,勇往直前。这首歌的作曲,就是本文的作者冼星海。二、作者简介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番禺,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其父是船工,在冼氏未诞生时已经过世,自幼就与母相依为命,靠外祖父生活。1911年,时年六岁,其外祖父逝世,生活无靠,母子俩遂流落到马来亚。14岁那年,随母到新加坡,开始接触音乐,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1926年,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主修理论与小提琴,同时任该图书馆助理员,以维持生计。1929年他到法国深造,半工半读。1930年2月他到巴黎先后跟奥别多菲尔·加隆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931年

3、考入巴黎音乐院作曲班,随印象派作曲家杜卡学习。1935年回到中国。先后为影片《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和《壮志凌云》、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配乐。1937年7月7日抗日全面爆发,他参加了由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苏州等地宣传抗日,后离开到延安去。1939年他写出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以上“作者简介”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三、检测预习(可用多媒体投影)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廿(niàn)岁崽(zǎi)琐屑(xiè)眩(xuàn)晕揩(kāi)迷惘(wǎng)侥(jiǎo)幸迷惘郁闷眷念衣冠楚楚寒酸四、分析课文1.今天我

4、们要学习的《留学巴黎》是一篇记叙文,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文体。同学们预习过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我,本课的记叙和抒情有什么样的特色?(该题主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注意到本课以记叙为主,较少描写和抒情的特点。)明确:这一篇文章和我们已经读过的课文大不相同,全文差不多都是朴素的叙述,把复杂的经历写得相当概括;几乎没有描写,很少直抒胸臆。作者自己动感情的地方很多,但是很节制,没有明显的渲染。2.课文记叙了作者到巴黎之后所经历的事情。作者总共记叙了几件事?请同学们找出这些事,并用简明的语言给以概括。(此题意在理清全文内容,并训练概括能力。)明确:先后师从奥别多菲尔先

5、生、路爱日·加隆先生、丹地教授、昂古特先生、卑先生;做各种各样的下役;千方百计练琴;因摔倒而被开除;对人以德报怨;得到一些外国的流浪者帮助;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被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羞辱;得到教师的帮助;观看法国国庆游行;创作《风》;考巴黎音乐院的高级作曲班等。3.作者一到巴黎,就遇到了两位肯帮助他的老师——奥别多菲尔先生和路爱日•加隆先生。但提到他们的时候,作者用平白的直叙一笔带过。照常理而言,这二人于作者有恩,为什么从文中看不出抒情的语句呢?明确:这在作者当时的心中,肯定是会激起思绪的,但没有描写如何受到感动,只是简单叙述,很概括,一笔带过,好

6、像舍不得用形容词。当然,如果不管多么动人的地方都是这样写,就可能像新闻报道,很干巴,无法给人以动人的印象。作者在文章里要讲的动人事情太多,所以这一点比起后来许多事情,显得比较次要。4.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相比较,同样是叙述留学巴黎的事情,在叙述特点上有什么区别呢?(该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确叙述方式有详略之分。)明确:第三自然段叙述的事情很具体。相比较第二自然段,有了具体的时间(有一次),有了具体的地点(上楼),有了具体的状况(摔倒在地),有了具体的后果(开除)。但它们都是叙述,没有饱含情感的细节。5.这样具体的叙述,是不是在记流水帐?它能让你感动吗?为什么?明

7、确:不是流水帐。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动。作者从事的这些工种,虽然“卑贱”,但是没有一个重复。唯只有坚忍的精神,才能够做遍这些“卑贱”的工作,生活再苦,也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6.通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比较,我们看到作者对于他在巴黎艰苦求学的回忆,有的是一笔带过,有的虽然也很简单,但还是较具体的叙述了一次事件。这两种记叙方式,前一种概括,后一种较具体。同学们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几处这两类的记叙吗?(有了对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具体分析,学生就可以作举一反三,提升迁移能力。)明确:概括类叙述。如:我失业过十几次,饿饭,找不到住处,一切的麻烦都来了。有几次又冷又饿,实在

8、支持不住,在街上就瘫软下来。那里我想大概要饿死了,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