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李商隐《锦瑟》下

059李商隐《锦瑟》下

ID:36157524

大小:1.0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6

059李商隐《锦瑟》下_第1页
059李商隐《锦瑟》下_第2页
059李商隐《锦瑟》下_第3页
059李商隐《锦瑟》下_第4页
059李商隐《锦瑟》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059李商隐《锦瑟》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人间自是有情诗,此爱不关风与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和我一起共同品读千古最美情诗。就情诗而言,我上回说到我个人最喜欢的、最美不过两句“当时”:一句是纳兰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就是李义《锦瑟》中的名句“只是当时已惘然”。我曾经说,只要是有故事的人都会喜欢这两句“当时”,那么李商隐呢?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锦瑟》诗虽然那么难解

2、,却依然那么美、那么容易打动人心。而《锦瑟》之所以那么美,就是因为李商隐用他有故事的人生、有情感的心灵,有惆怅、有坚守、有痴情、有清狂的内心,如杜鹃啼血般写下这样唯美的《锦瑟》。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

3、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地抹杀”(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梁任公)那样精深广博的学问,他也说摸不着头脑,他也解不得。当然我不相信梁启超心中一点想法没有,只不过是未为定论罢了,但是他点到了根本,说“这首《锦瑟》诗,读来是那么美,让人精神上得一种新鲜地愉悦”。请注意,梁启超先生虽然在说他自己的感受,其实他在说世人的感受。不论是如国学大师梁启超,还是只是喜欢诗词的国人,大多没有不喜欢这首《锦瑟》诗的。所以即便是普通人,即便不是学

4、者,很多人也非常喜欢这首《锦瑟》诗,就说明这首《锦瑟》诗里头孕育着一种普遍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则是非常让人容易产生共鸣与共识的。所以即便是像钱钟书先生那么大的学问,他对《锦瑟》诗的考证极其详细,也及其精深,而且旁征博引,论述缜密,所以成为《锦瑟》解读中“诗序说”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这首李商隐晚年之作——《锦瑟》,立于整个《李义山诗集》的篇首,是以一诗做全集的序言,用以阐述李商隐自己的诗歌理论观点以及创作理论概念。说实话,面对钱钟书先生这样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从学养上没有办法反驳他的观点,我只能从人情上、

5、从每个人心中具有的普遍的人性与情感的角度去看这首《锦瑟》,既然能够让每个人——不光是学者,也让所有的普通人产生共鸣、产生喜爱、产生愉悦之感,那么他或者有诗歌理论表达,但一定不仅仅停留于李商隐诗歌理念的表达。首先来看诗题《锦瑟》,它到底是不是无题之题呢?我们上次讲过,诗歌史上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他和“无题”一样,只不过是因为“锦瑟”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字,便信手拈来、以此为题,并没有什么刻意的目的。我个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题目是很重要的,即使“无题”这样的题目,也透漏着重要的信息。从创作规律上看,就诗题与诗之

6、间的关系而言,诗本身往往是表情的,而诗题往往是表意的。也就是说诗主要是抒发情感的,而题目却是最想说的那块内容,是意思的直接表露。即使“无题”也就是“不想说”,也是一种意思的直接表露。我不想说,那么意思就是我最想说的是我不想说,这难道不是一种清晰而集中的意思表露吗?所以既然以《锦瑟》为题,“锦瑟”两字其实就应该大有文章。“瑟”是一种乐器,尤其和中国古代的音乐正宗——古琴息息相关,所以你看作为汉语,汉语语言最凝练的沉淀——成语,这里头就有很多有关琴瑟的成语,比如说:“琴瑟和谐”啊、“琴瑟调和”、“和如琴

7、瑟”、“如鼓琴瑟”、“琴瑟和同”、“琴瑟之好”、“瑟弄琴调”、“琴瑟和鸣”,那么多成语与琴瑟有关,真是“琴瑟之好”啊!那么瑟与琴的这种重要关系对于解读《锦瑟》有什么重要的启迪吗?我想一定有。因为古人对音乐的重视比我们今天要重视得多。在孔子那里“兴于诗”,“诗”只是起点;“立于礼”,“礼”是过程;而最后“成于乐”,音乐却是归宿的所在。所以对于琴和瑟这种非常重要的乐器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虽然在《锦瑟》里没有提到“琴”,但是我想有些不需要提到的特性,在今人这里割裂了、淡漠了、陌生了,但在古人那里可能是一种

8、共识与共鸣。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王蒙先生认为重点不在“锦瑟”,也不在“五十弦”,应该在“无端”二字。“无端”就是没来由,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因为整首《锦瑟》诗后人都说不清、都道不明,是因为李商隐当初写这首诗的时候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无端”情绪。所以王蒙先生认为整首《锦瑟》诗的境界是一片混沌的境界,因为混沌,反而大美。好吧,我只能说这这种感觉很“萌”、很懵,但是让人如醉五里雾中并不是梁启超先生所说的“精神上的一种巨大的愉悦感”。但是让人如醉五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