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130627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627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

ID:36166747

大小:44.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627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627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627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_第3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627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627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4685参与王海赳发表在陕130627上属于教法、模式、主体题为《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就是实现上述要求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使个体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其他个体(也包括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思考、实践,从教学的角度,谈谈对“参与式教学”在案例设计中的运用和认识.1于情境处

2、设计“参与”在“参与式教学”中,笔者认为“参与”是立足点,它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投入状态,是师生双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和发展的必要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用“情境”来驱动学生质疑问难,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如何利用“情境”来引导和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笔者在苏教版《数学1》“函数”第1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片段1“函数”第1课时.(一)问题情境.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它是怎样表述的?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初中学过的函数吗?讨论是函数吗?(二)学生活动.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下列问题:(1)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①上午6时的气温约是多少?全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②在什么时刻,气温为0°C?③在什么时刻内,气温在0°C以上?问题3:在上述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通过问题情境引领,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回忆、表述、举例、讨论等活动中主动参与进来,并使他们从回忆和表述中得到满足,从举例

4、和讨论中发展能力,从而真正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许多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以便让他们真正融入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2于建构处设计“参与”知识建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工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让学生在知识的建构处参与,这也是我们进行“参与式教学”的着力点.当然,这里的“参与”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进行游戏,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其他的方式.大家知道,数学知识需要在讨论中形成,更需要在辨

5、析中明了,在知识的发生与生长处进行这样的讨论与辨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完整而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吸纳新的知识点,更有利于他们数学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片段2指数函数.(二)数学建构.1.归纳概念.(1)结合学生观察归纳的结果,引导学生明确以上这些关系式的特点,即两式中y和x之间都是函数关系,且自变量都在指数的位置上;(2)引导学生归纳这类关系式的一般形式,即y;(3)引导学生在幂指数范围推广的基础上,探讨关系式y中变量x的可能取值范围及底数a的可能取值范围,明确底数a>0且1的原因.(4)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指数函数

6、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a>0,且1)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function),它的定义域是R.2.概念辨析.请大家思考下面3个问题,3分钟后给出说明,可以小组讨论:思考1:函数:y=x2和有什么区别?思考2:函数1和是不是指数函数?思考3: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3于巩固处设计“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髙需要强化和巩固,当堂训练就是一个及时而有效的形式,如何在这样的环节设计“参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笔者在这里做了如下的设计:(1)将学生就近编组,选出组长(基本固定);(

7、2)巩固练习时间可以集中在课堂上10分钟左右,题量、难度根据授课内容确定;(3)备课设计时将这部分练习单独编印,在巩固时段发给学生;(4)短时的独立作业后,让小组中完成练习最快的学生帮助教师巡视组员练习情况并做笔录;(5)教师巡视组长,授权组长教有困难的学生,以及组织小组讨论;(6)各组汇报(在巡视中已做),最后教师在难点处点评.学生用其他颜色的笔订正后交给组长,教师收齐以备调整教学用.这样的设计,既是为了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便于教师及时调整今后的课堂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8、、认识、思考和运用,实现“智力”地参与,从而使他们真正地“参与”,真正地学会和掌握知识.4于反思处设计“参与”总结与反思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认为,这个环节有三个功能:一是回顾,使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二是提醒,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些什么;三是反思与渗透,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需要强化什么,有哪些必须掌握的方法等.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方式很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