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平面镜》导学案一

3.4《平面镜》导学案一

ID:36167697

大小:3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06

3.4《平面镜》导学案一_第1页
3.4《平面镜》导学案一_第2页
资源描述:

《3.4《平面镜》导学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镜(一)设计人:胡瑞萍审核人:班级:小主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③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具准备】白纸、直尺、平面镜成像组合器材【学习方法】根据学案要求,利用自学、讨论与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实验过程。【自学】1、叫做平面镜。2、从平面镜中能。【研学】[观察与思考]观察教材图3-35,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猜想。[提出问题]我们站在镜子

2、面前时,总能看到自己的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有什么关系呢?请提出你的问题:[猜想与假设]完成教材“提出猜想”中的3个问题。[设计实验]1、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怎样确定像的位置?3、怎样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4、怎样安装实验器材?组装器材:按教材图3-36组装,取一张白纸,将它对折一下,对折之后打开平铺在桌面上,用直尺和记号笔再沿折线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沿所画直线垂直立于白纸上,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教材P70页“实验验证”内容完成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记录。-2-[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完成此部分内容: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⑵像和物的大小;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⑷像

3、和物相对于镜面是。即,平面镜成、的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实”或“虚”〕。[交流与小结]⑴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⑵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与大家共享。【示学】1、各小组A1展示实验结论,其他同学根据展示情况可提出不同观点。2、对于“交流与小结”中存在问题的,由各小组A2向大家提出来,班内交流与讨论。教师预设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为什么玻璃板要“垂直”立于白纸上?(3)为什么有的组测出的“像距≠物距”?(4)有同学在实验时看到“光屏上能承接到像”是怎么回事?3、重难点突破: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大

4、家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个人与集体智慧,一起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这种学习的精神值得发扬。4、归纳学习方法本节课,利用自学、讨论与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实验过程。【检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代替平面镜,将其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蜡烛B移到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的位置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思考:(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以及玻璃板到像(

5、蜡烛B)的距离U和V,得到的结果是V__________U。(填“>”“=”或“<”)(3)移走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4)他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