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吆喝》导学案

18 《吆喝》导学案

ID:36171563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18 《吆喝》导学案_第1页
18 《吆喝》导学案_第2页
18 《吆喝》导学案_第3页
18 《吆喝》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18 《吆喝》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吆喝精彩开篇词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京城胡同遛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北京的特色就俩字——京味,可北京的风情讲起来,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张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说,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学习目标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4.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

2、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现在卖东西的吆喝声已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越来越少。今天让我们随萧乾的笔,一起去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听听那悠扬的叫卖声吧!(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囿(yòu)钹(bó)招徕(lái)铁铉(xuàn)饽荠(bíqí)秫秸秆(shú)(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3、招徕:招揽。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2.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思路

4、。【交流点拨】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2.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二

5、)文本探究1.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交流点拨】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赏析。【交流点拨】(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们面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了出来,又顺其自然

6、地引出晚上的吆喝声。3.早、晚、四季各写了哪些吆喝?重点写的是什么?【交流点拨】早晨:大米粥、油炸果的、卖青菜、卖花儿的、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重点是写晚上:卖馄饨的、卖硬面饽饽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四季:蛤蟆骨朵儿、雪花酪、秋海棠、柿子、糖葫芦、烤白薯……4.吆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音韵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交流点拨】①方法:借甲事物形容乙事物:葫芦儿——冰塔儿夸张手法:小玩艺儿赛活的。具有戏剧性:就剩两挂啦。告诉制作过程: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②音韵节奏:有的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有的忽高忽低,如卖荷叶糕的,“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

7、,来一气‘荷叶糕’”。还有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合辙押韵的:如“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还有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5.这些吆喝,吆喝出了老北京人什么样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交流点拨】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