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教学设计

23.《马说》教学设计

ID:3618850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7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1页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2页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3页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4页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3.《马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马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理解短文所阐明的道理,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领会虚词,品味情感,体味语调变化

2、,当堂成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二、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简介: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6-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

3、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关于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

4、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3.关于文体(请学生先揣摩标题含义,然后教师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多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4.关于伯乐(提问学生给大家讲自己所了解的伯乐):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

5、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伤心流泪,并且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仰头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在感激伯乐体贴它啊。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读准字音(教师抽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提问学生读准字音并督促学生积累):伯乐祗辱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外见邪策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6-(1)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课文泛读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4)学生齐读课文。

6、3.再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并讨论交流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3)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全文,标注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和疑难词句。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课件出示相关问题,供学生研讨。(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试对课文作详细分析。(2)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3)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3.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明确:问题

7、(1):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马说问题(2):“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识人才的人(明君)。“说天下无马的人”——封建守旧者。-6-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问题(3):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

8、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