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ID:3619498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1页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2页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3页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敬业与乐业【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和作者的相关知识。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3.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学习重点】 理解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法指导】一、了解演讲和作者的相关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

2、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二、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①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a.文题b.开篇c.中间d.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②论据,是支撑论点的

3、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初读感知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教诲()解剖()骈进()佝偻()层累()第4页(共4页)拣择()2.根据拼音写汉字旁wù()断zhāng()取义xiè()渎强guō()不舍3.根据意思写词语。①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②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③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④道理极容易明白。()⑤轻慢,不敬。()⑥唠唠叨叨说个没

4、完。()⑦重重叠叠的层次。()二

5、、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议论文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并在文中找出。    4、观点:诱思探究探究1、读课文第三段,第4页(共4页)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探究2、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探究3、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精练巩固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第4页(共4页)资料宝藏】1.梁启超:数十年“饮

6、冰” 凉不了的热血(祥子/文)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五四”的文化变革产生的文化领袖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虽然对传统都有愤激之言,却都不曾完全与旧学绝缘。在这些人的青年时代,对他们最有影响的是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他们鼓吹的进化论、变法、革命等观念是“五四”思潮的先声。当思想史进入“五四”阶段,严、康、章都已落在时代的后面,成为保守的象征,而梁启超则奋力追赶时代风潮。    当时的风潮若惊雷迅雨,十年前的“另类”,今日便成为“老朽”,梁启超侧身其间,可谓两岸渺茫,被时人讽为

7、“多变”。1929年,梁启超以57岁之龄逝于北京,当时的舆论界甚为冷淡,吴宓事后表示了不解:“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之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对吴宓那代人来说,并非是夸张之语。鲁迅说自己在少年时受过严复的感召,而胡适说严复的文章太古雅,还是梁启超的影响来得直接。梁启超本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贤,他当时创作的简明、激昂的文言文章,是一时代之文体,气势恢宏。据左舜生回忆,他少年时与一位同学读一篇两万四千余字的梁著长文,以至涕泪交加、抱头痛哭。“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

8、。”(胡适语)就这样,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说梁启超“多变”,一般是指政见。晚清时的维新运动,使年轻的梁启超声名鹊起,时康、梁并称,几与其师平分秋色。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政见与新起的“革命派”对立,陈天华的蹈海多少与他有点关系。但无可置疑,他是清王朝专制制度的尖锐批判者,是西方宪政学说的严肃研究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