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后感

《水》教后感

ID:36209821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水》教后感_第1页
《水》教后感_第2页
《水》教后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教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看《水》教学实录反思1、课堂安排要重点突出。《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该单元以“人与自然”展开。课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的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课文中雨中洗澡的场景,勺水冲凉的瞬间,反衬出了缺水的苦涩,流露出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的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课文文字清新质朴,表达的情感却异常丰富,课后练习昭示着本课的写作特色,往往成了公开课追逐的重彩。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要求,这一课担负的教学

2、任务主要有:(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具体落实到第一课时该如何定位?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是否要奔“苦与乐的反衬”?雨中洗澡、勺水冲凉之乐是否要一气呵成?显然,在有限的40分钟里只能进行有限的学习。基于课时目标要有侧重,不求全;课时目标要有限量,不求多;课时目标要重学情,不唯本的认识,我决定量力而行,将第一课时目标定位:(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2)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

3、,练习长文概括。在朗读品味中体会将场景描述具体的不同方法。(3)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目标2中“在朗读品味中体会将场景描述具体的不同方法”的设定来自于对教材的认识。课文第1、2自然段两个场景的描写各有其妙。第1自然段“挑水艰辛”的场景描写,没有出现“艰辛”这样的字眼,却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让读者处处感受到艰辛;第2自然段“雨中洗澡”的场景描写,聚焦于孩子们特有的动作、真切的感受以及短句的巧妙运用,让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同为写场景,不同的写法集中在一篇文章中,何不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让学

4、生对场景描写的认识实践再上一层楼?二、朗读时注意静心品味。大作家茅盾先生教育我们,文章至少三读。一读为鸟瞰,就是整体阅读全文,了解大意;二读为咀嚼,就是品词析句,理解文字意思;三读,就是把自己的理解用朗读、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读准字音之后,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借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课文中什么是你没想到的?继而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试着用简短的语句说一说。同时提醒学习方法: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快速浏览是高年级必须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课堂上,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加以快速浏览,提取

5、信息,畅谈初读感受。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在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默读更是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抓住三个场景,在默读思考中概括,在交流探讨中归纳,将长长的课文读成三个场景,将三个场景读成三句话、三个小标题。“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文的脉络理得清晰明了,阅读变得通透明达。此时此刻走进课文,走进文字成了必然:视频情境的播放,引向课文情境,一路裹挟着孩子们的心走近马朝虎的家乡,走进这个缺水的小村庄。默读、圈画关键词语,咀嚼品读,再次让孩子们沉浸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一个个数量词,

6、在交流中、在与现实生活的链接中(十公里,学校的操场大约要跑到50多圈,换成是你,水没到家,人早就——otl),成了一个个形象鲜活有生命的符号,无痕地植入了学生内心深处,激荡着孩子们的心怀,一下子将水的珍贵点得清简透彻。“雨中洗澡的场景中,哪儿又让我们感受到水的珍贵呢?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一石溅起千层浪,看似离学生很远的缺水之苦,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似乎是感同身受,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诉说着缺水的尴尬,缺水的痛苦,而老师需要做的只是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分享,轻轻的点拨。因为课文这段文字,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阅读

7、障碍,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这样的阅读能力,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将生活经验与文字对照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读画线的句子,想象一下孩子们雨中洗澡的情景。”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阅读想象中移情体验,随着文字的脉动走进文本,化身为小村庄里久盼下雨的那群孩子,在不断的思维与想象中,触摸着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所在。“水真的会抚摸吗?”轻轻一问直抵学生的思维深海,孩子们的“通感”本能不由自主的启动——“难得有水,孩子们在用心感受水滑过每一寸皮肤”;“孩子们觉得水就像妈妈的手一样抚摸着肌肤,感觉那样亲切、甜蜜、温柔”……

8、此时此刻,孩子们已经沉浸其中,仿佛在经历那场难得一遇的“天赐水浴”。文本深处的细微声响,让孩子们和作者心灵相遇。纵观课堂,精心默读、圈画思考、快速浏览、静读想象,让孩子们徜徉于文字描绘的场景中,课堂时时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安静”。三、学乃当以运用叶圣陶先生这样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