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

ID:36227166

大小:104.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07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_第1页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_第2页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_第3页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_第4页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质变量变规律质变量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量

2、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按照质变量变规律,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注意增加产品数量,更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要掌握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要注意经济效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4、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外力的推动;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

3、;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5、内外因的辨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6、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

4、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27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5、,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

6、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

7、错误。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1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2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

8、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亲自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创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用唯物史观具体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价值规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