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

ID:36229426

大小:1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7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_第1页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_第2页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_第3页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_第4页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目的及意义姚木兰是林语堂著名的小说《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慧灵巧,温柔贤惠,隐忍坚韧,宽容豁达。本课题主要分析姚木兰形象的特征,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作家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等方面分析作者塑造此形象的原因,论述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史意义。从作品中提炼出了作者对于女性观的思考,加深了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感悟,树立成熟的女性观和传统观。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内容与计划内容本课题主要分析姚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木兰形象的特征,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作家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等方面分析作者塑造此形象的原因

2、,论述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计划2010年11月—2010年12月选题2010年12月—2011年2月交开题报告2011年2月—2011年4月找资料、交初稿2011年4月—2011年5月修改论文、定稿、论文答辩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就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林语堂的作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就有大量学者开始了对小说《京华烟云》的研究,起初的研究角度多集中在文化批判,悲剧意识,儒道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京华烟云》的学者引入了文学本体论的视角,开始了对小说中主人公形象的批评和研究,特别是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形象。代表作品如崔莉

3、群:《林语堂<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松花江林区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朱红丹:《评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形象》,浙江金华第二中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等等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了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特色与创新特色主要在于对《京华烟云》中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形象从传统女性之美的角度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论述作品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女性传统美、爱情婚姻中体现的女性传统美、家庭生活中体现的女性传统美和作品中人物对待人生苦难的女性传统美,全面分析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出作品的文化意义。文献综述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为了更深入地

4、分析作品中这一艺术形象,我查阅参考了大量的有关书籍与文献资料,以下是对相关文献资料所做的分析与概括:《京华烟云》是最能体现林语堂创作特色的代表作之一,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就有大量学者对小说《京华烟云》进行研究,起初的研究角度多集中在文化批判、悲剧意识、儒道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京华烟云》的学者引入了文学本体论的视角,开始了对小说中主人公形象的批评和研究,特别是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形象。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赋予其完美的形象和性格,使其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具备的一切美德,因此也被烙上的古典文化的烙印。在崔莉群的《林语堂<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

5、,作者以道家文化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作者特别强调木兰父亲姚思安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姚思安虽是书中着墨不多的小人物,却对木兰的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者提出道义和科学是姚思安一生中的两大爱好,而其对木兰的影响是思想上的深入影响,因此作者提出木兰即是道家的女儿这一观点。文中从木兰的思想,木兰的智慧,木兰对感情的把握,木兰的性格以及木兰缺少真正的痛苦五个角度分析了姚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论证了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对姚木兰一生命运的影响。文中提出父亲姚思安道法自然和逆来顺受的教育方式使其将木兰教育成为一个从容安定的现代女性,作者认为姚木兰无论性格,命运,结局都是完

6、美的,但是她的一生缺少真正的痛苦,不及书中其他人物的生命鲜活。郭鑫的论文《浅谈<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形象特点——姚木兰与薛宝钗的形象对比》从比较的视角来分析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作者把《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作了对比。作者认为《京华烟云》从写作模式、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色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姚木兰和薛宝钗又是不同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因此她们是具有可比性的。作者认为,小说《京华烟云》虽然从很多方面都继承和沿袭了《红楼梦》,但并非只是一味的仿效,主人公姚木兰在《红楼梦》中人薛宝钗的基础上就有了很多的进步。文中从姚木兰和薛宝钗

7、的出身、教育背景、容貌特征、性格、才情几个方面比较了这两位主人公。文中指出,薛宝钗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者,她通过自己圆滑世故的表现赢得了自己“金玉良缘”的婚姻,葬送了林黛玉“木石前盟”的爱情;姚木兰既有儒家的从容、忍让,也有道家的闲适、豁达,因此,顾全了大局,赢得了完美生活。通过对比作者认为,薛宝钗的机关算尽却做终落得个悲剧,而姚木兰既有旧式女子的温柔、贤惠,又有新式女郎的乐观、豁达,因此木兰才能赢得美好的结局,才是作者心目中真正的完美女性。文末,作者联系了林语堂一生的大致经历和文学主张,提出了姚木兰是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