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

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

ID:36235227

大小:35.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07

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_第1页
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_第2页
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_第3页
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_第4页
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浅谈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发展理路 周  多  胤      《意拳正轨》和《大成拳论》是王芗斋拳学体系中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从两部著作产生的时间来看,《意拳正轨》著于1928年,《大成拳论》问世于1944年,时间相距16年。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从《意拳正轨》到《大成拳论》,长达16年,拳学家王芗斋先生实现了怎样的拳学跨越呢?换句话说,从意拳到大成拳,王芗斋先生实现了哪些突破,取得了什么样的拳学成果?《大成拳论》的问世和大成拳的创立,对中国拳学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从表

2、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是大成拳(意拳)的内部问题,实际上,它关涉到中国武术:继承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一、《意拳正轨》的拳学基点   (一)、《意拳正轨》产生的背景    1、教学传习。    中国拳术的传承方式,历来重视身手相传、口传心授。老师对学生的传授,大都是私相授受。这种传统传授方式可以上溯到先秦诸子。孔子聚众讲学,采取的是随到随教,有问有答,解惑释疑,明理致知,方式灵活,因材施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论语》,不难想见,孔圣人当年与学生之间那种平等、随和、自由的教学氛围。拳术

3、的教学与文教自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他不仅有文教的功能,而且,它的入手处在于通过肢体的运动和锻炼来体认拳术所要表达的教化目的。当一种学问成为学术,就注定了它的传承方式要适应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方式。据《北史·景穆十二王传》载:“乃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耕读。并给衣食,与诸子同”。这是小规模教学的教学模式,一个先生,带几个、数十个学生。即所谓的私塾。战国时齐国齐宣王在都城临淄设稷下学馆,招揽游学之士数千人,其中有淳于髡、驺衍、田骈、慎到、宋钘、尹文、环渊、田巴、鲁仲连和荀况等著名人物,汇集了道、法、

4、儒、名、兵、农、阴阳等百家之学。这时学馆内群英荟萃,百家争鸣,不同学派之间,各展所长,各抒己见。这样的教学规模和教学环境与私塾不可同日而语,他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像私塾那样近乎耳提面命。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学说和体系,要使众多从学者更好地理解本学派的学术宗旨,传授者编写教学纲目的需求便应运而生,也因此而开创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王芗斋所处的时代,火器已兴,冷兵器式微而尚武之风犹在,形意、八卦、太极、少林等名拳大派龙骧虎跃、争强斗胜。可以说,王芗斋时代是我国旧拳术史上的夕阳晚景,与他同时的有形意门的名家李存义、

5、尚云祥、张占魁、钱砚堂;八卦门的刘凤春、孙禄堂;太极门的杨少候、杨澄浦;少林门的行林、六合八法门的吴翼翬等等这些宗师级的人物。王芗斋历来主张拳术为学术。为了立足武林,弘扬已故形意巨匠郭云深拳法,使从学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学习王芗斋提倡的“意拳”,这是《意拳正轨》作为王芗斋师徒间传习的纲目形成和产生的客观背景。正如李英昂先生在重版《意拳正轨》时所注:“《意拳正轨》一卷,原为先师王芗斋先生民初在天津传艺时,师生间传习的纲目,本非问世之文”。“------考此卷为先师最早之著作,所述多本乎太老师郭云深先生之传,不失

6、为意拳之正轨-----”    2、实践总结。    王芗斋先生是郭云深的晚年弟子。郭云深传授给王芗斋的拳法与早期弟子乃至晚期其他弟子都是不一样的。很显然,王芗斋练的是与传统形意拳不同的“形意拳”。这个不同的“形意拳”实战效果怎么样,王芗斋离师后,与同门同派和别门别派的代表人物或顶尖高手进行了实搏检验、深入究讨。其中有河南嵩山少林寺的行林和尚、湖南心意巨匠解鉄夫、淮南黄慕樵、鹤拳名家方恰庄、金绍锋、梅花拳传人刘丕显等等。按照王芗斋重要传人姚宗勋先生在《意拳创始人王芗斋》一文中的说法,王芗斋于1907年前后至

7、1920年间,历时十几年,在大江南北遍访当时各派著名拳术家,广泛获得了我国各地各种拳派的第一手资料,并分别剖析研究了它们的内容和拳理。与此同时,王芗斋对我国传统拳法中的流弊及对拳学发展的影响,也有了更加清醒明晰的的认识。正是在对我国拳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整理研究基础上,王芗斋先生对己学和他学、传统和现代、古人与今人、万里参学的拳学实践进行了拳法、拳理、文化理念、哲学内涵等方面产生了全面总结升华的内在冲动。这是王芗斋先生撰写《意拳正轨》的主观原因。实际上,也是每一个具有拳学抱负、拳学理想和拳学使命的拳学家都具

8、有的心愿。   (二)、《意拳正轨》的理论因革    1、源于师授    王芗斋先生在首篇着重论述了站桩在拳术锻炼中的核心作用。这里所倡导的站桩,主要是指浑元桩,这是王芗斋拳法与传统形意拳的分野。形意拳历来重视站桩,但是,从来没有把站桩在拳术中的作用提高到如此高的地位。他以佛法证拳理:“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八卦、太极、少林及其它拳派,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