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

ID:36262138

大小:382.5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7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_第1页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_第2页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_第3页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_第4页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环境的组成——岩石 和土壤北京教育学院张素娟2004年12月对土壤的认识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即具有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的能力,不具备肥力特征的舒松物不能称其为土壤。状态体积比例肥力特性作用肥力矿物质固45%经风化分解释放出如钾、磷、钙、镁等养分元素,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有机质固5%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释放以氮素为主的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标

2、志水分液20%~30%此消彼长,影响土壤热量状况、通气性等空气气20%~30%*土壤的肥力及其形成在土壤的四种成分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指标,它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和储藏形式。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土壤有机质又可分为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主要是绿色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有机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和代谢产物)和腐殖质。前者可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35%,后者占50-65%。*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动植物残体,以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释放植物

3、生长所需要的N、P、S,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可供光合作用的需要。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合成腐殖质。在土壤的肥力及其形成过程中,植物和微生物的参与至关重要,它不仅使有机质积累并转化为腐殖质,而且还使养分富集。有机质腐化以后,很多养分以腐殖质的形式储藏起来,(能够吸收并保蓄那些植物暂时不能吸收的有效养分,以免淋失)腐殖质缓慢的分解,使土壤不致脱肥。腐殖质还在调节土壤酸碱反应、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以及调节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诸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性质,协调土壤

4、水、肥、气、热状况。土壤形成的因素母质因素;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形因素;时间因素;人为因素。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坚硬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有机质积累,矿物元素富集人类长期合理的耕作和培育风化作用微生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微生物成熟土壤坚硬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入了成土过程,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集产生腐殖质,具有了肥力,使“死”的

5、母质转变为“活”的土壤。没有生物的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在母质中不断积累,腐殖质使“一盘散沙”的母质团聚,具有肥力;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植物根系有选择的吸收营养元素,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富集,加上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参与,并经过长期的发育过程,使成土母质发育成土壤。土壤形成的一般规律从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的观点来说,土壤肥力的发生与发展是自然界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相互作用的结果。岩浆岩类沉积岩类变质岩类岩浆生物循环

6、动物环境植物微生物意义: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的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土壤的野外观察与 采集土壤标本土壤剖面的观察;土样的采集;土壤的室内观察和实验分析土壤的性质: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土壤里有什么——设计实验验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