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

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

ID:36270184

大小:2.9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07

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_第1页
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_第2页
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_第3页
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_第4页
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博物院文物纹样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博物院之考察班级:环艺二班组员:宋小霞刘烨刘颖毕艳敏张倩岚周佳蕾饕餮纹饕餮是什么意思?“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它也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凤鸟纹环带纹青铜器纹饰之一。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纹饰构成以波

2、线为基础,双线相垂带状,多数在上下填二环,成“X”形。也有相间以兽纹的。通常组成二方连续纹样。施于铜壶、簋的腹部,作为主纹;也有装饰于器物底部;个别的有两、三层相重作为器物整个装饰的。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又称窃曲纹、穷则曲。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来,以直线为主的装饰特点,也打破了对称格式。一般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青铜器纹饰之一

3、。形如鱼鳞之排列,故又称“鱼鳞纹”。多数作二重线和三重线构成,有些如前状而呈方形。常上下数层重叠组成。早见于商代,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鳞纹青铜器纹饰之一。中作目形,目外形线引长作成∽形,四周填以雷纹。以目和雷纹组成,故名。通行于商和西周初期。目雷纹乳丁纹:乳丁纹在玉器上琢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圆点,称之为乳丁纹,乳丁纹有可能是由谷纹变化而来的,出现在璧上,通常代表天上的星星,宋代以前较少见到,明代使用较多,多装饰于玉璧和器皿。乳丁纹和谷纹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突出的圆点,取名“乳丁”,正含有感怀生命起源的涵义。乳丁纹谢谢观

4、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