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

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

ID:36285919

大小:5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08

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_第1页
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_第2页
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_第3页
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_第4页
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从美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悲剧之美姓名:杨毅教育层次:专科学号:1461001464860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校:陕西商务信息中心教学点指导教师:..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特此声明。论文作者签名:杨毅日期:2016年05月07日..中文摘要曹

2、雪芹的《红楼梦》写了一大群美人,作为女主角之一的林黛玉,她是作者极力描写的一个人物形象。林黛玉虽然作为悲剧人物形象典型代表,我们在为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扼腕叹息之时,更多的是被她本身所具备的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了林黛玉的悲剧之美,她的悲剧美体现在三个方面:外在之凄美、内在的含蓄美、个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林黛玉不仅外表美丽动人,更重要的是她所具备内在美,她的聪慧、才华、善良、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我们产生了怜爱。虽然生活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宝黛的爱情是不被赞成的,但林黛玉没有选择退缩,她不断的追求,直到耗尽自己

3、的生命。林黛玉是一个充满诗之意蕴的艺术形象,她本身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永远称颂。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美学;林黛玉;悲剧美..目录1.引言12.外在之凄美32.1天生丽质、柔弱纤细32.2凄凄惨惨,哭断衷肠43.内在含蓄美53.1花的精魂、诗的化身63.2情之所钟、锲而不舍74.自身的人格美94.1自我觉醒、思想超前94.2善的化身、可敬可佩10结论11注释12参考文献12..1.引言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的女子太多了,却还很难找到可以同林黛玉相提并论的人物。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

4、以看作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犹如莎翁笔下的朱丽叶、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她们各自身后都带着本民族文化的长长投影,凝聚着本名族文化的精髓。林黛玉作为中国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悲剧的元素贯穿她的整个命运始终,寄人篱下,没有父母的关怀与疼爱,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她与贾宝玉的爱情,但最后也是以悲剧收场。我们再为林黛玉的悲惨遭遇感到深深惋惜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她自身所具备的其他品质深深的吸引了。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林黛玉的悲剧,从林黛玉的身上不仅体现了她悲剧的一身,从而让人们对她的不幸遭遇产生了深切的同情,除此之外的是对她的敬佩,她身上

5、其它的一些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些更具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林黛玉本身所具备美的品质,从外在美、内在美、人格美着重描写林黛玉,使人们在为她的悲惨身世深深惋惜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人物本身所具备的价值。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

6、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1]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西方悲剧大多充满了不幸与死亡,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暴风雨中随悬崖一起坠入深渊;《俄底浦斯王》无法逃脱杀父娶母的命运,最后不得不自刺双目永远流亡外乡以自责;..《美狄亚》杀死亲生子,与喜新厌旧的丈夫伊阿宋诀别;《安提戈捏》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都死在台上。中国文学受和谐文化精神制约,其中文学作品的内容体现了悲剧不悲。嫦娥奔月本来应当是个悲剧,但人们习惯于淡化其悲剧色彩,使她成为一个美丽而快活的神仙。因而不仅她住的广寒宫

7、齐美无比,还可以经常来往于众仙之中,于是才有猪八戒调戏和促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团圆之事。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形成了不愿英雄人物或崇敬、喜爱者死亡或结局不幸的传统。即使死了,也要有人为他们平反昭雪,或登仙籍,或封妻荫子,或者死而复活。其中中国悲剧中的内容是指作品中处于特定坏境中的先进的或善良的主人公及其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在同发动邪恶势力斗争中遭致失败或死亡的结局。这种作品内容给观众一种悲痛、恐怖的感觉,并由此达到感情上的宣泄和精神上的净化。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济金根》时曾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

8、剧性的冲突”。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老舍曾说,“悲剧是描写在生死关头的矛盾和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这说明悲剧的戏剧冲突是正面主人公为某种正义的事业而牺牲,他的牺牲引起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