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

ID:362981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8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_第1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_第2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_第3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_第4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论文题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是: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

2、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3、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主要分为如下七大类:  (1)城镇化指标。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2)社会保障指标。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3)教育指标。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4)医疗卫生指标。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5)环境指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6)科技和文化指标。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  (7)人民权利指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4、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共需求指标的确立,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人民在小康社会的需要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与个人需要、集团需要相区别,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是除政府以外的其它社会团体和市场不能满足、不能提供的需要,具有社会成员的平等享用性。社会公共需要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极低,处于温饱阶段时,人民的公共需求较少,人们的需要主要集中于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

5、要;当社会进入小康社会时,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已经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会成为突出的需要,如城市自来水的供应、城市环境保护与绿化、城市交通快速道的建设、公共文化与教育设施的建设等等。  第二,在小康社会,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对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公共需求上升,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投资。据研究,在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阶段之后,吃、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收入变化1个百分点导致的消费变化的百分点)都低于0.4,住的需求弹性接近但仍然低于1.0,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需求的弹性却高达1.6,这意味着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需求部分随着收入增长而急剧增加。以美国为例,

6、在1875年,人们吃、穿、住约占家庭消费的87%;而在1995年只占30%;同期,医疗开支却从不足2%上升到近23%;教育开支从1%上升到12%。见下表:    表一:美国消费结构的长期趋势和几种消费品的收入弹性  附图  数据来源: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教授:罗伯特·W·福格尔:《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与中国的卫生服务需求预测》,载于陈甬军、陈爱民主编:《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第三,在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人均GDP迈进1000美元左右的小康门槛,向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全面小康水

7、平发展时,城镇化、社会结构现代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保障普及化的过程大大加快。这一规律从当今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指标、城镇化指标、社会结构指标、公共教育指标、社会保障指标的相关性中可以明显看到。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公共支出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的国际比较  我国从初步的小康社会发展到全面小康社会,人均GDP从目前的1000美元左右增长到3000美元左右,大体上从目前的中下收入国家水平达到中等收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