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

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

ID:36315680

大小:48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09

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_第1页
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_第2页
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_第3页
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_第4页
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point2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移动通信的特点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较,移动通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移动台处在快速运动中,多径传播会造成瑞利衰落(又称快衰落),接收场强的振幅和相位会快速变化。移动台还经常处于建筑物与障碍物之间,场强中值随地形环境而变动,这将导致接收信号的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多径传播产生的多径时延扩展,等效为移动信道传输特性的畸变,对数字移动通信影响较大。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理论基本模型是超短波在平面大地上的直射波与反射波的矢量合成。2.1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现代移动通信广泛使用VHF和UHF频段。从移动信道的电磁波传播上看,有三种传播方式:   (1)直射波:是指在

2、视距覆盖范围内无遮挡的传播,是超短波、微波的主要传输方式,经直射波传播的信号最强。   (2)反射波:是指从不同建筑物或其他反射体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信号,其信号强度较直射波弱。   (3)绕射波:从较大建筑物或山丘绕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信号。它需要满足电波产生绕射的条件,其信号强度亦较直射波弱,与反射波相当。对移动信道进行研究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1)理论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移动信道。2)现场电波传播的实测   移动信道特性的测试,信号场强测试和误码率测试。3)移动信道的计算机模拟   现场实测较为费时费力,并且也是针对某个特定环境进行的。因而,计算机模拟越来越成为研究移动信道的

3、重要方法。2.1.1直射波1.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自由空间传播是指在理想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传播,不发生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因电磁波能量扩散而引起的传播损耗。在自由空间中,若发射点处的发射功率为Pt,以球面波辐射接收的功率为Pr,则有(2.1)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定义为(2.2)若以分贝数表示,则有(2.3)式中:f为工作频率(MHz);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km)。由上面的传播损耗公式可知,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bs将分别增加6dB。2.1.2反射波——多径传播理论模型1.双径传播模型实际的多径传播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4、。在研究传播问题时往往将其简化,并且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仅考虑从基站到移动台以及地面反射波的两径传播模型是最简单的传播模型。在开阔地区,两径传播模型很接近于移动信道。2.多径传播模型当存在建筑物和起伏地形时,接收信号中将包含建筑物等反射的电波,此时,可用三径、四径等多径传播模型来描述移动信道。考虑到N条路径,式(2.9)可推广为(2.11)这里,要根据实际传播环境计算出各路径反射电波的Ri和Δφi。采用三径模型且仅考虑一个反射体时,根据基站、移动台和与建筑物反射波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建筑物表面材料可求出建筑物反射波的反射系数和相位差。四径、五径等模型也是如此,当模型中的电波达到四、五径后

5、,电场强度变化的不规则性逐渐增大,这种情况下,已不能用公式准确地计算出接收信号的功率,必须用统计的方法来分析。移动通信中,基站用固定的高天线,移动台用接近地面的低天线。例如,基站天线通常高30~90m;移动台天线通常为2~3m以下。这样,引起多径的主要原因是移动台周围的建筑物和各种反射体,包括车辆甚至行人。移动台周围的区域称为近端区域,该区域内的物体造成的反射是形成多径效应的主要原因。离移动台较远的区域称为远端区域,在远端区域,只有高层建筑物的反射才能对移动台构成多径,并且,这些路径要比近端区域中建筑物所引起的多径的长度要长。离移动台更远的区域,如较高的山峰,也能对该移动台构成多径,不过

6、路径将更长。区域反射情况如图2-5所示。图2-5各种多径反射衰落测试示意图图2-9多径时延扩展2.6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2.6.1地形、地物的分类1.地形特征的定义   从电波传播的角度考虑,有关地形特点的两个基本问题必须给以明确。第一,传播路径中的地形变形如何衡量;第二,从天线发出的电波会覆盖一定的区域,而这个区域中的地形又是起伏的,那么,天线的高度如何计算呢?为此,定义下面两个参数。1)地形波动高度Δh地形波动高度Δh在平均意义上描述了电波传播路径中地形变化的程度。Δh定义为:沿通信方向,距接收地点10km范围内,10%高度线和90%高度线之间的高度差,如图2-12所示。所谓10%高

7、度线,是指在地形剖面图的有10%地段的高度超过此线的一条水平线。90%高度线可用同样的方法定义。图2-12地形波动高度的定义2)天线有效高度   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hm定义为移动台天线距地面的实际高度。   基站天线的有效高度hb定义为沿电波传播方向,距基站天线3~15km的范围内平均地面高度以上的天线高度,如图2-13所示。图2-13天线有效高度的定义2.地形分类   实际地形千差万别,但从电波传播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两类,即准平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