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修订)

扬州慢(修订)

ID:36375592

大小:1.32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0

扬州慢(修订)_第1页
扬州慢(修订)_第2页
扬州慢(修订)_第3页
扬州慢(修订)_第4页
扬州慢(修订)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慢(修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广陵——扬州走进词人——姜夔江湖雅士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

2、密《齐东野语》)。走近《扬州慢》……“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扬州——词的内容慢——慢词(曲调舒缓)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幸名。遣怀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南宋的乱世词心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映入作者视野的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和

3、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学习目标:1、领悟词的主旨和词人的思想情感2、品味语言,了解对比手法扬州慢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扬州慢姜

4、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诵读提示: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自学指导1、朗读词作,结合注释疏通词意。2、在词作的序言中,作者提到: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你能找出哪些对比,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学生自

5、学、教师巡视检测自学效果引导更正、指导运用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开篇便点明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竹西又是这著名都城中名胜所在,吸引着作者驻足观瞻。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程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竹西亭已不复存在了,眼前只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哪里还有什么绮丽风光,处处亭台楼阁的十里长街,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了,景象显得无比萧条,今昔的巨大反差让人丧乱之感顿生。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以“

6、胡马窥江”来写金兵的南侵,含蓄委婉。着重写战争后,以战后之景衬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名城被毁、风光不再已是其次,人们心灵深处的创伤才是最难抚平的。战乱造成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之痛让人们极度痛恨战争,但作者却没有写人们如何痛恨战争的,而仅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来写废池与古树都“犹厌言兵”,物尚如此,人何已堪?无限伤乱之语尽现无限伤乱之情4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天气渐渐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以号角之声来衬托空城的孤寂,更让人感到凄凉静

7、寂5“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最欣赏扬州的诗人,他歌咏扬州的诗篇,表现出了卓越的鉴赏水平.杜牧眼中笔下的扬州是何等的繁华绮丽,他又如何能想到曾经盛况至极的扬州会变成今日这般荒凉冷落,即使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的6“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才华横溢,但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恐怕面对今日的扬州之景,也难有当年的兴致和情思了。杜牧当年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那样春风得意的文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心情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8、”所谓物是人非莫过于此。“二十四桥仍在”而吹箫之人安在?杜牧曾有《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