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

ID:36379010

大小:97.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0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_第1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_第2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_第3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_第4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一)九年级总复习适用考点及知识点讲解:《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常见的考点是:1、文言字音——生字词、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字词等的读音。2、字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近义)词、词性活用、常见文言虚词(之、而、于、以、其)等等。3、句子翻译——句子中除包含以上因素外,在句式上一般都有一定的特殊性。4、朗读停顿与断句——特殊的句子或关键语段。5、背诵积累——名句、佳句。6、整体感知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表

2、达的观点;揣摩品味重点词句,尤其是那些与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相关联的重点词句。我们来看几道试题:1.加点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是(  )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同“饲”见:同“现”B.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窘:困窘急迫敌:胁迫,攻击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书:书信罾:用网捕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植:种亵:亲近而不庄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意义的把握。A项中的“食”应该读shí,“吃”的意思。C项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D项中的“植”解释有误,“植”在句中是“树立”的含义。只有

3、B项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答案为B项。2.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分析:(1)题

4、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碍,不排除这些障碍,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疏通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障碍。本题中的关键词语主要有:妻子、绝境、无论。这两句话可以译为:A.带着妻子儿子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B.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2)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因此复习时我们要过好以下几关: (1)过好背诵默写关

5、。文言文注重积累,讲究基本功,要特别重视背诵默写,尤其是那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和重点句、中心句、表现力强的词语(包括成语)等。(2)过好文言实词关。阅读文言文要准确掌握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掌握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并在复习时将其归类。(3)过好重点语句关。抓意义方面有代表性的重点句,如中心句;抓结构方面有代表性的重点句,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抓翻译方面有代表性的难点句。(4)过好课外迁移关。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比较浅显,程度基本与课内相当。做题

6、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可找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短文读一读,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不少同学怕学、不喜欢学文言文。其实,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一些规律,你会发现它其实也不太难学。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些规律。文言字音:由于相隔时代久远文言文里有不少生字词,需要我们下功夫去记忆。不过如果同学们能利用造字法并结合词语的意义去记忆,应该能事半功倍。如:“数”在“数有功”、“”、“”中分别读作shuò、shù、shǔ,因为这个字在句子中分

7、别理解为“屡次”、“数目”、“计数”。我们在学习文言诗文时,应特别注意通假异读现象。文言文中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本字的音。如: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应读pī,因为它通“披”。通假字:什么是通假字呢?文言文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应写“甲”字时,写成了另一个形体意义不同但声音相同或相近的“乙”字。这时我们就称“甲”为“本字”、“乙”是“甲”的通假字。照现在的就法,就是写了别字。如,“便要还家”中“要”通“邀”。“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为天下唱”中“唱”通“倡”。“学而时习之

8、,不亦说乎”中“悦”通“说”。通假字是学习古汉语时常碰到的,在翻译时如果遇到上下文不易翻译或难以理解的字时,可以考虑是否遇上通假字了。只要掌握了规律,就不会感到文言文难学了。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如: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