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

ID:36401448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_第1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_第2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_第3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_第4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叠问题教学设计高安七小:胡文民   【教材解读】数学广角是新课程增设的内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实它是属于小学奥数的一个教学内容,但是现在要拿来面对班学生进行教学,无疑在内容上要进行简化,在教学上要进行细化,不然的话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本册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如,我们学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理念

2、】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我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学习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减去重复数,我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更好地解决问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利用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明白了,重叠后总数的计算和以往有所不同。【教学目标】1、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

3、象中的相关数量。2、经历活动过程,在猜想、验证、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3、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价值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脑筋急转弯师: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去参观上海世博园,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园了,这是为什么?生答:因为是外婆,妈妈,女儿3个人。师板书:外婆  妈妈   女儿师小结:妈妈在这里的身份重叠了。她既是妈妈又是女儿。(设计意图:通过“脑筋急转弯”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引入方式,高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4、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1、师:你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上海世博园?那你们认识这两个馆吗?PPT出示中国馆和台湾馆的图片   师:参观这两个馆必须要先预约。同学们看,旅游社又接到了一张团体预约名单。2、PPT出示名单。                某校三(六)班团体预约名单去中国馆林  洁王江杨明丁一刘方 去台湾馆叶子于丽林西林  洁何冰杨明(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上海世博会刚过去不久,且学生都或多有所了解,采用这种学生熟悉或亲身经历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二)引入新课1、引发认知冲突师:去两个馆一共有几人?生看表口算生1:  5+

5、6=11(人)  师:你们同意吗?       生2:不同意。  够坐,因为林洁和杨明重复了两次,实际上只有9人。       师:你们同意吗?       PPT演示林洁和杨明的名字重复了2次。2、揭示课题师:也就是说这两位同学重复报名了两次。这样能直接相加计算吗?生:不能。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数学广角研究生活中像这样的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冲突,引起学生对重叠问题中的计算困惑)三、合作探究,体验过程1、策略分析师: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名单,才发现有2个同学重复了。可你们能一下子就看出是哪两个同学重复了吗?师:那你们能把这张名单重新整理一

6、下,让我们看的更清楚些吗?PPT出示:温馨提示2、动手操作3、探究方法(1)选出几种不同方法的作品展示,说一说设计意图,你是怎么想的?(2)预设作品:       去中国馆5人            去台湾馆6人        王江         林洁          叶子        丁一         杨明          于丽        刘方                       林西                                   何冰请学生用红笔圈出去中国馆的同学,用蓝笔圈出去台湾馆的同学。师:这样有点不美观,老师在电脑上把

7、它变得更漂亮一点。PPT演示韦恩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重新设计表格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构建的成就感。)(3)比较感悟师:看到这个图,你有什么发现?生:看到林洁和杨明被圈了两次。表示他们两个馆都去。师:这个图和之前的表格相比,哪个好?好在哪里?生:很清楚。师:哪部分很清楚?生:中间的部分。(3)认识韦恩图师:这种图叫韦恩图。PPT介绍韦恩图。师:其实早在1881年一位英国的逻辑学家就发明了这样的图,于是我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图,叫做韦恩图。师:那么,你能看懂这张图吗?PPT演示各部分,让学生根据涂色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