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课例

同课异构课例

ID:36462316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0

同课异构课例_第1页
同课异构课例_第2页
同课异构课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课异构有效的语文研训活动案例活动目的:如何理解课程、把握教材、实施教法,是很多教师目前面临的难题,更是我们进行本次研训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同课异构共同成长”的目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让教师们在异构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活动过程:第一环节(前期准备)1、4日,全体语文教师学习“同课异构”、有效课堂、教师语言等相关理论知识。2

2、、确定《画家和牧童》、《月球之迷》为上课的内容,二三年级老师担任上课任务。3、6-13日分组集体备课,对教材进行处理,设计好教案。4、14-15日各执教老师调整教案和课件。第二环节(课堂实践)1、18日上午,二年级老师课堂展示《画家和牧童》。2、18日下午,三年级老师课堂展示《月球之迷》。第三环节(反思提炼)课后,全体语文教师就“整体把握教材、个性解读文本”和“教师课堂语言”等重点关注点进行对比式点评。选取其中的教师点评如下:教师1:吴老师和王老师抓住文本的特点,对文本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各具特色。1、区别于整

3、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吴老师设计着重于在整体感知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重点感悟画家戴嵩的著名,使学生对他有深刻的认识,这一教学为第二课时学生感悟画家的伟大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而王老师着重于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全篇梳理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这一教学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故事的主要结构。2、区别于开篇导入。吴老师一开课,就营造了一个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欣赏《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然后评论作品,积累好词,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等,这一方法无痕中为下文赞颂戴嵩的作品,作下伏笔,非常感性。而王老师的开篇导

4、入则注重于理性,开门见山。3、区别于字词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靠单一的教、读、讲是远远不够的。吴老师出示词语呈现一定的规律,分列排列。第二列,比较难读也比较难理解,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从国画中直接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意思。第一列,让学生发现秘密,并找出近义朋友,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对戴嵩的认识。王老师在字词教学方面又有自己的风格。他是一组一组出示,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联系课文,这个词语描述的是谁?从而达到梳理课文脉络的目标,使学生心中明白这些词语所描述的对象,以及发生的事情

5、。教师2:顾老师和缪老师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创设语文的氛围。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缪老师是从美好的遐想走向了永无止境的探索,他先用课件展示月亮清幽皎洁图,配上《春江花月夜》名曲,让学生浮想联翩,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有哪些未解之谜,你有哪些疑问?而顾老师则是紧扣一个“谜”字,让学生找出描写未解之谜的段落,划出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月球之谜,然后引导学生读文本解决谜,最后还有哪些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整个教学设计从“生疑──解疑──又生疑”这样的思路展开,然

6、后引导学生畅想,面对神秘的月球,曾引起你多少无尽的遐想?从精确走向浪漫。脉路非常清晰。其次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两位老师殊途同归,教学中都抓住了两个语言训练点,其一是出示句子“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和朗读训练点。如果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紧密结合句子,利用图片,深入与文本对话,就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月球的奇异和荒漠。如: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奇异、荒漠。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们就会提出许多自己的问

7、题:“荒漠的月球上,阳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月球上满是尘土?”等等富有个性的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其二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空白点,让学生依照第三和第六自然段的方式来提问,这样既重视文本提供的言语材料,把课文里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完成新的表达,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不过在提问前,老师要做一个好的铺垫,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先明白做了什么实验,接着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那么,顾老师的教学处理可能更细化一些,他减轻了学生的难度。接着体现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

8、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努力运用多媒体,希望能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希望能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配上《春江花月夜》的名曲,一起吟诵月亮的古诗,的确有一番浓浓的语文味。在词语理解上,两位老师也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帮助学生看图理解水藻、环形山等。教师3:《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文章,文学性不强,没有明显的语言规律可循,更不煽情。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