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

ID:36469852

大小:210.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_第1页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_第2页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_第3页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_第4页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学杂志·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法律问题研究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程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公众是社会管理的对象,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唤起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激发社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管理离不开公众的有序参与,会成员的参与愿望。公众有序、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三)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政治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之间利益关系不断调整,这是矛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盾争议增多的客观原因,事实上矛盾争议是“社

2、会主体间②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内涵的一种利益对抗状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能够更好地关于“公众参与”的界定实践中并不统一。“公众”在把自身利益诉求和对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需求反映到公共关系学中是一个“集合体”,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组社会管理体系中来,并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履行情况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公众”是指社会上大进行监督,这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多数的人,“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也可以提高社会管理质量,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所谓“公众参与”主要是指公众在公共事务的决策、

3、管理、也能够避免矛盾争议的产生。执行和监督过程中拥有知情权、话语权、行动权等参与性(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权利,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意见和建议,能够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法地采取旨在维护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①动。公众参与包括政治参与、立法参与、行政参与、司法机统一。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参与等参与形式。公众不仅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社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会管理体系的基础。公

4、众参与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五)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发展问必然要求题的新认识,也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参与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民民主权利,应当通过法求。由于公众自身就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公众有序、有效治予以保障和实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必须纳入法治轨地参与社会管理,可以集中公众的智慧,为社会管理提供道,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治保障。可以说,公众参更为科学的依据,可以避免决

5、策或者政策制定出现盲目与社会管理只有在法治框架下才能实现有序参与,离开性或由于情况不明造成的偏差。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政策法治,很难实现有序参与。只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定过程,也是公众接受教育、熟悉情况的过程,这样国家,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得公众就能够积极地理解和执行政府制定的社会管理政到强有力的保障。策,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制发展(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规定一般散见于必然要求单项的法律规范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

6、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强化和塑造市场意识、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公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主权诚信意识,以及规范和引导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市场利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并加以完善。并且,公众参与的经济环节都需要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推进。因此,社会范围、形式、方式、途径等也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被①戴雪梅:《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载《求索》2006年第8期。②何兵:《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27·社会管理创新法律问题研究法学杂志·2011年政策和法律规定下来。在我国,一些法律规范对公众参作出了全面、系统

7、而具体的规定,这对于保障公众的知情与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权,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为公众获取相规、规章,以及其他大量的规范性文件。综合起来看,我关信息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国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规定是不断健全完善4.信访制度。信访权利来源于《宪法》,作为行政法的。并且,制定法律规范实现公众的有序参与也已经逐规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制度作了具体规定。《宪法》第步成为共识。27条第2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一)公众参与的制度不断健全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

8、听人民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能否有序进行,得益于一套制度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宪法》来加以保障,从而实现公众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改革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开放以来,我国公众参与的基本制度框架已初步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