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ID:36480324

大小:515.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5-11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_第1页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_第2页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_第3页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_第4页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避难硐室施工作业规程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华胜矿井避难硐室工程。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井下发生事故时用于紧急避险。三、巷道设计长度:避难硐室设计长度74m第二章地质水文情况根据一水平胶带巷揭露岩石情况,2#煤层厚1.5m,顶板为0.6m泥岩,底板为1m砂岩。对本巷道产生事故的主要为2#煤层采空区。施工时加强对顶板支护。由于本巷道位于一水平胶带巷与一水平辅运巷中间,顾不产生水害事故。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巷道开拓1、巷道位置:本巷道起始于华胜矿井

2、一水平胶带巷385m处,以90°右转向前施工12.875m,然后以90°左转向前施工54m,在以90°右转与一水平辅运巷贯通,坡度为0°。442、巷道在贯通、遇断层等掘进施工条件变化时,另行编制专项施工措施。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躲避硐室1-1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4.0m,净高3.5m,设计为U29钢棚+网片支护,支架间距650㎜,金属网采用Φ6.5mm钢筋焊接而成,网格为100×100mm,喷浆厚度200mm;2-2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4.0m,净高3.5m,设计为U29钢棚+

3、网片+砼支护,支架间距650mm,金属网采用Φ6.5mm钢筋焊接而成,网格为100×100mm,砼厚度400mm。二、巷道断面特征一览表:特征名称支护形式全高(m)全宽(m)断面积(m2)喷厚砼厚(㎜)掘净掘净掘净1-1U29钢棚+网片3.93.54.44.015.0712.282002-2U29钢棚+网片+砼4.13.54.84.017.212.28400三、支护方式1、巷道开口时,如不能使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则应采取液压支柱进行临时支护。442、前探梁所用材料应为:直径89mm钢管,长度应不小于4

4、m。每组前探梁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布设时,应在巷中布设一根,巷中左右各800~1000mm各一根,还需安设时,应安照800~1000mm的间距继续在巷中左右安设。在确定前探梁的数量时,要根据巷道断面的不同,每次爆破后揭露的巷道顶板面积不同,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使用方便为原则合理确定。3、吊挂前探梁的吊环视前探梁所用材料确定其形状,每根前探梁松配用吊环数量不得少于2个。4、每次掘进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作业人员应站在支护完好的区域,用长把工具找掉迎头的危矸活石,进行该项工作时,班组长应指排由有经验的人

5、员操作,一人找顶、一人监护。处理完危矸活石后,方可进行前探梁的安设工作。5、特殊支护:若遇围岩破碎,条件地质条件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强支护并制定安全补充措施。第三节支护工艺一、支护材料:1、支架:采用29u型钢,拉杆采用Φ18㎜圆钢,5根/架,托板采用10㎜厚钢板,规格150*150㎜,腿与梁采用卡兰连接,4副/架。2、钢筋网:采用Φ6.5mm钢筋加工焊接而成,规格为长×宽=2000×1000mm,网格为100×100mm,搭接长度为100mm,每200mm采用14#双股铅丝绑扎。443、混凝土喷射

6、使用标号为32.5#水泥、水洗中粗沙、粒径为3-5mm石子按配比配合而成,体积配合比为水泥:沙:石子=1:2:2;实际施工时严格按实验室出具的《普通砼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比,并加入适量速凝剂,掺入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3~5%,喷拱取上限,喷淋水区时,可酌情加大速凝剂掺入量,速凝剂必须在喷浆机上料口均匀加入。4、浇筑砼材料:混凝土配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10~30mm石子和干净水配制。二、喷射混凝土支护1、准备工作①检查锚杆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清理喷射现场的矸

7、石杂物,接好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③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磨擦板,不得出现漏风现象。④喷射前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在巷道拱顶和两帮应安设喷厚标志。⑤喷射人员要佩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2、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喷射顺序为:先墙后拱,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先凹后凸进行,喷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为宜。人工拌料时采用潮拌料,水泥、沙和石子应清底并翻拌三遍使其混合均匀。44喷射

8、时,喷浆机的供风压力在0.4MPa,水压应比风压高0.1MPa左右,加水量凭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最合适的水灰比是0.4~0.5之间。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给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要使喷射的湿混凝土无干斑,无流淌,粘着力强,回弹料少,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50~70mm,并要及时复喷,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3、喷射工作喷射工作开始前,应首先在喷射地点铺上旧风筒,以便收集回弹料,喷射工作结束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