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

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

ID:36498215

大小:65.2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1

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_第1页
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_第2页
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_第3页
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_第4页
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践型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理念型【摘  要】  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阶段、经验模式和功能定位的简单回顾表明,它是一个从自发应对到自觉模塑的历史过程,目前已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制度创新与路径依赖相互纠缠的困局,这主要表现在行政化的逻辑、封闭化的陷阱、分割化的系统和法制化的实践四个层面。和谐社会的提出,启发了社区建设后续推进的思路,它既是社区建设已经具备的实践型态,又是社区建设将来朝向的理念型态。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区建设,当下需要围绕社会建设的中心议题实现三个方面的实质性突破:一是发展社区的共同体意涵,二是提升社区的组织化

2、程度,三是构筑社区的网络化系统。而上海、武汉和沈阳等地的若干举措已经对此有所尝试。  【关键词】  社区建设   和谐社会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从自发应对到自觉模塑   中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社会大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体制并不仅仅指涉经济体制,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意涵、社会意涵和文化意涵,其在城市社会中的鲜明体现就是单位制。单位制以户籍制为基础,以街居制为补充,以个体全面依附和行政等级控制为主要特征。单位制的全盘建立依赖于计划体制,而城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实

3、现又依赖于单位制。于是,当计划体制朝向市场体制的转型甫一肇始,单位制所覆盖的社会领域就开始逐步退缩,城市服务与城市管理也就开始出现漏洞和真空,社会相应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与不和谐现象。在这一背景下,计划体制时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街居制开始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前台,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从社会服务入手在基层社会主动地、自发地进行实践性的探索。这种行政末梢的自发应对被中央政府所认可并自觉推动,经由学术概念的启发与理论界的参与,由社区服务演化、发展而来的社区建设运动已经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近20年。   关

4、于社区建设近20年的历史发展和相伴随的理论探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重提。   1、非线性的社区建设发展阶段。如果以重大事件的发生来看,一般认为社区建设经历了三个历史节点:1987年,国家民政部在武汉市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系统;1996年,上海市召开“城区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加强街道、居委会建设和社区管理的政策意见》,开始着手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并引起全国的仿效;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社区党

5、建和居民自治成为关注焦点。相应地,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个历史时期是一个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在笔者看来,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共同构成了社区建设的主干内容,在每个历史阶段都需要相应地反思与调整。例如,关于社区服务的“福利性”与“产业化”的争论仍在继续,关于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和治理结构的问题仍需完善,以及关于社区自治的定位、限度与方式等仍在讨论。学者们纷纷提出社区建设的目标,如社区自治、市民社会、善治、社会资本等,但是否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以及是否一定就是

6、西方的现代性模式,还存在相当大的疑问。    2、非孤立的社区建设经验模式。在1999年民政部确立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前后,各大中城市已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地方经验总结,其中最具影响性和对比性的是“上海模式”和“沈阳模式”:前者的核心是加强基层的党政建设,即通过“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实现在街区范围内的行政权力整合;后者从社区重划开始,强调社区的“民主自治”,并以社区组织体系的“议行分设”来“比照国家政权的组成形式”。但是,《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1999年)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

7、设的意见》(2000年)已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作了明确的标定,全国的社区建设进程逐渐呈现出一种一致化的发展态势。例如,“武汉模式”定性为“政府资源与社区资源整合、行政机制与自治机制互动、政府功能与社区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青岛模式”希望以政府重心下沉、面向社区服务的机制重构来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上海开始“培育自治功能”,沈阳也在着力增强街道统揽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可见,社区建设的地方化经验模式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借鉴、传导与影响的。   3、非单一的社区建设功能定位。从

8、官方的文本来看,社区建设的基本意涵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的研究来看,社会科学的全部重要学科——经济学、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