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

ID:36512218

大小: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1

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_第1页
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_第2页
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_第3页
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_第4页
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和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植物对铝胁迫的耐性及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摘要: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近年来人们从各个方面研究植物解除铝毒或缓解铝毒害。从开始的施用化学物质来改良土壤的酸碱性,使作物达到高产。到后来研究发现耐铝基因型植物,通过胁迫来培育耐铝基因型品种。自从转基因技术发展起来以后,然门开始通过基因技术来改良作物的耐铝性,使作物自身来适应酸性土壤,从根本上解决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本文通过参阅国内外相关报道和结合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将来关于植物铝毒害的研究进行展望。关键词:植物铝毒解毒机制进展在地球表层铝是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大

2、约占到总量的7%[1]。在酸性土壤中铝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铝毒主要通过限制植物根的生长来限制作物的产量[2]。酸性土壤占世界可耕地的40%,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亚和南非等粮食需求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在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云贵川等地,面积多达204万hm2,绝大部分土壤的pH值小于5.5,其中大部分小于5.0[4]。近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汽油、煤等工业原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土壤酸化,酸雨等日趋严重。土壤的酸化使土壤PH值降低,使得阳离子交换量增加,Al的交换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总量的1/5~4/5,导致了土壤阳离子的流

3、失,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缺乏,植物生长受阻。Hartwell等人在1981年首次发现,铝导致大麦生长迟缓[5]。此后,国内外研究工作者开始重视铝毒害机制和铝毒害机制的研究,并开始筛选和培育耐铝植物品种,并开始有大量的相关文献出现[6],目前对植物解除铝毒害有了较深的研究,本文将对其做简单的综述。一、细胞的作用(一)、细胞壁的作用细胞壁是离子进入细胞的第一道屏障,他对铝毒离子的结合作用是植物耐铝的原因之一。该作用能阻止铝离子进入细胞原生质,是其免受铝毒的伤害。俞慧娜等人研究发现,铝最先在细胞壁上积累,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积累于部分细胞器和细胞核中,其含量在细胞

4、中的分布由外向里呈递减趋势[7]。研究发现大麦耐铝品种与敏感品种用铝处理后使用Morin荧光检测观察到,耐铝品种根尖细胞壁上铝的积累量少于敏感品种。且PEP活性变化与细胞壁上的铝积累有密切相关性,因此PEP活性在铝敏感性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8]。研究者通过研究4种耐铝性不同的荞麦品种发现,有机酸的分泌不能完全解释耐铝性差异。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无铝胁迫下,耐铝荞麦品种根尖果胶的含量低于敏感品种,而通过铝处理后发现,耐铝品种与敏感品种的果胶含量都有所提高,且其根尖的果胶含量与铝含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且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发现耐铝品种具有较少的低度甲脂化果胶和较多的

5、高度甲脂化果胶,并且敏感性品种的甲脂酶活性高于耐铝品种。由此可以证明,无论植物能否分泌有机酸,细胞壁的甲脂化程度都与耐铝性有关。该实验结果还证明,荞麦耐铝性与根尖细胞的果胶含量、果胶甲酯化程度、果胶甲酯酶的活性及细胞对铝的吸附能力有关[9]。8此后相关研究也发现,铝胁迫下能诱导大豆边缘细胞的死亡,且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死亡率增大。由于铝胁迫下附着于根尖的边缘细胞比离体的边缘细胞有更高的活性,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根生长受抑制加剧,而耐铝品种较敏感品种有较低的PEP活性和根生长抑制率和细胞活性。铝通过与细胞壁结合加速细胞壁的死亡,可以阻止铝进

6、入根尖和根冠分生组织,对根尖起到保护作用。此前有研究报道,松苗根部的铝的含量远远高于地上部分,约为地上部份的4-9倍,因此该研究者认为松苗吸收的铝主要积累在根部[10]。植物对大多数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都有清楚的描述,但是还未发现有相关文献对铝离子的吸收部位有具体描述。但是相关报道认为,植物在铝毒胁迫下,根尖首先受到限制。由此,可以推断植物吸收铝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细胞,但是具体是根尖的根冠,还是根尖分生区细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Kochian研究认为,植物对铝的吸收是一个被动运输的过程[11]。铝离子进入细胞以后,与细胞内的DNA、RNA、核苷酸、磷脂以及蛋白质等

7、物质相结合,从而破坏细胞的功能结构[12]。可见,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吸收Al离子的运输蛋白,但是转运蛋白的运输机制目前还没有文献有清楚的描述。(二)、细胞内形成无毒复合物大多数植物在铝胁迫下产生毒害症状,但是由于有些植物能够积累大量的铝所以不表现铝毒害症状。由于铝与细胞内部机构结合紧密,因此铝在这些植物细胞中一定以某些无毒的形式存在。Matsumoto等研究发现,老茶树叶的干重含铝量可达30g·kg[13]。Nagataetal等利用AI一核磁共振分析,结果显示茶叶细胞中的铝以儿茶酸一A13+的形式存在[14]。Ma等研究发现绣球花叶片中铝的干重含量可达3g·k

8、g-1,主要以络合物AL3+一柠檬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