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岭精神的凝聚与弘扬

论黄岭精神的凝聚与弘扬

ID:36522166

大小:115.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论黄岭精神的凝聚与弘扬_第1页
论黄岭精神的凝聚与弘扬_第2页
论黄岭精神的凝聚与弘扬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黄岭精神的凝聚与弘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黄岭精神”的凝聚与弘扬1978年,在改革开放和煦春风的吹拂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历经磨难与挫折之后,又凸现出勃勃生机。四川理工学院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使得学术思想和大学精神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大学精神铸造了一所高校的历史,也是一所高校时代风彩的热烈张扬。大学是思想进化的殿堂,是精神凝炼的圣地。在其中,有我们对过去的反省和现实的深思,还有我们对未来热切的盼望。一、“黄岭精神”溯源“浮云东往,皓月西行,寂寞黄岭可曾静?金风阵阵,蛙虫争鸣,莫道秋夜无佳音。欲求鹏程万里,雄心、信心、恒心”。这是在上个世纪60年中后期流传在原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的一

2、首词,作者是谁已无据可考,但在位于川南腹地的自贡邓关黄坡岭上,许多人都记得它。在几次原四川轻化工学院的校庆会期间,笔者都不经意地听到过有校友在饱含深情地吟诵着这首词。这首对仗不是那么工整、立意也略输高远的词,为何能在黄坡岭上流传许多年,在穿越了原华东华工学院西南分院、四川化工学院、四川轻化工学院的历史后,以至现在的四川理工学院,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记得它?带着刨根问底的执拗和对老一辈“黄岭人”的崇敬,笔者曾在四川理工学院第一届党代会期间,就此问题请教了原四川轻化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丁田老先生。丁老说这是来自大上海的几位青年教师,当年在黄坡岭上自弹

3、自唱的吉他乐词。几十年过去,物是人非,乐谱已经不在了,但歌词还广为流传,它的长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于浓缩与回放了黄坡岭上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诠释了老一代“黄岭人”在荒山野岭上开创和建设一所高等学校的过程中所历经的欢情悲绪、竣思怅感和劲骨柔肠。今天四川理工学院倡扬的“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的黄岭精神,应该就是当年这首吉他词的政治版。一批批从繁华都市来到这寂寞黄岭的建设者们,怀着振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雄心壮志,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几十年,建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本科院校。“黄岭精神”正是从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初的体现,并成为今天四川理工学院

4、值得骄傲的精神财富。2004年合并组建的四川理工学院,走过了“混合、磨合、融合”的三年之后,基础设施、办学方针、大学理念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2007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过程中,“黄岭精神”这一特殊概念得以正式命名。它既传承了原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原四川轻化工学院“勤奋”、“求实”的校训,又融入了原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办学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原自贡高等专科学校、自贡教育学院在办学历史上所凝炼出的“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今天,四川理工学院“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的黄岭精神和“厚德

5、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受到全校两万多名师生员工的一致认同和身体力行,成为了四川理工学院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进行曲。二、黄岭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团队,都需要精神的维系与支撑。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端于自贡邓关黄坡岭上的“黄岭精神”,是三代黄岭人塑造和张扬的一种人文精神,它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具有内涵上的规定性,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普适性的,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命运的维护,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和对理想目标憧憬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

6、,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的黄岭精神,毫无疑问是这所西部理工类高等学校建设者们心灵的港湾和现实的愿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

7、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四川理工学院几十年的办学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工作、人才培养和大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彰显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四川理工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厚重的大学文化,凝炼了独特的大学精神,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传统。“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十六个字,切切实实地代表了三代黄岭人的内心诉求,

8、展现了一茬一茬师生员工求真务实的一贯作风,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了今天四川理工学院所信奉的大学精神。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什么样的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