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

ID:36527680

大小:62.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_第1页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_第2页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_第3页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_第4页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33例分析作者:刘剑勇吴革平陆建斌孙旦徐跃袁毅方【摘要】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3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均经鼻窦CT扫描明确诊断,行经鼻内镜蝶窦手术治疗,随访6~18个月,28例痊愈,5例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T能早期明确诊断孤立性蝶窦疾病,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安全、疗效好。【关键词】蝶窦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鼻内镜治疗  蝶窦因位置深在,与重要的组织结构相邻,解剖关系复杂,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上少见,病变早期局限于蝶

2、窦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随着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的广泛应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笔者通过对我院1998年—2006年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该病诊治水平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5  1.1临床资料本组33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9~46岁,病程6个月~10年。其中孤立性蝶窦炎21例,真菌性蝶窦炎6例,蝶窦黏液囊肿5例,蝶窦鳞状细胞癌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3例中19例首诊于神经内

3、科,5例首诊于眼科,仅有9例首诊于耳鼻咽喉科。头痛是常见的就诊症状,有30例主诉有头痛,常位于头顶、两颞部、枕部、眼球后和眶周等,头痛的性质以钝痛和胀痛多见,无规律性,5例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和眼痛,1例失明,6例涕中带血。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横断位和冠状位CT扫描。  1.2治疗方法本组4例采用全麻、29例采用鼻腔丁卡因表面麻醉加强化麻醉下手术,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其中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术中将中鼻甲后端部分切除,充分暴露蝶筛隐窝及蝶窦前壁,近鼻中隔附近找到蝶窦自然开口,用直头或翘头蝶窦咬

4、钳沿窦口向内下方咬除部分蝶窦前壁,扩大蝶窦口至1.0cm×1.0cm左右,以利于清除病变与保持蝶窦引流通畅,清理窦腔内病变组织如息肉、囊肿等。慎重清除正常黏膜组织,尤其是蝶窦外侧壁,以免损伤走向异常的颈内动脉和视神经。1例失明患者术中见蝶窦骨质破坏,充满粉红色新生物,质脆、边界不清,行活检术。术后鼻腔填塞高分子膨胀海绵,2天后取出,鼻内镜下清理术腔血痂等分泌物1次/d,1周后出院,定期复诊。术后所有病变组织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例恶性肿瘤转放疗科治疗。  2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无并发症,术后2~10天头痛症状明显好转,5例

5、视力下降及眼痛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失明者视力无变化,6例涕中带血者症状消失。随访6~18个月,蝶窦前壁通畅,窦腔各壁光滑,无病变复发,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放疗已存活10个月。 3讨论5  3.1蝶窦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蝶窦位于颅底,位置深在、隐匿,解剖结构复杂,与眼、颅脑关系密切,而孤立性蝶窦病变早期当病变局限于窦腔内时无典型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较高,使某些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由于蝶窦与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垂体、脑神经等毗邻,其自然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缺乏鼻窦炎常有的鼻塞、流涕等鼻

6、腔症状,而是以头痛、视力改变为就诊的主要症状,故容易延误诊治[1]。头痛是孤立性蝶窦病变最常见的症状,常在颅底或眼球深部,呈钝痛,疼痛亦可波及眶周、眶后、后枕部、头顶、乳突深部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头痛多不典型,且较难定位,临床上易忽视,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头痛应做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蝶窦外侧壁与视神经管紧邻,仅有一层菲薄的骨管相隔,由于蝶窦疾病有时可直接压迫或破坏其外侧壁骨质,侵犯眶尖而影响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或眼球深部胀痛甚至失明,临床上易误诊为视神经炎、黄斑病变、青光眼等[2-3]。  3.2CT扫描对孤立性蝶窦疾病诊断的重要

7、性CT能清楚显示蝶窦病变的程度及范围,还能显示蝶窦与毗邻的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本组所有患者均行鼻窦横断位和冠状位CT扫描,能清楚显示窦内液平面、黏膜增厚等病变情况。同时行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可显示蝶窦的前后上下关系,对病变的范围的确定、周围结构关系的辨认及手术操作起重要作用。5  3.3孤立性蝶窦疾病的治疗和围术期注意事项蝶窦病变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以清除病变组织,改善窦腔通气引流。相比传统手术方法,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手术视野清晰,利用不同的投射角度检查,全面了解蝶窦病变程度、范围和各壁的情况,特别是外侧壁的情况,增加了手术的

8、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了术中的危险和术后并发症[4]。术中及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将中鼻甲后端部分切除后,不仅可以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充分暴露蝶窦前壁,而且也有利于术后的清理。本组所有病例均在部分切除中鼻甲后端后找到蝶窦自然开口或直接打开蝶窦前壁。②蝶窦外侧壁毗邻颈内动脉、海绵窦及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